美國國內稅收署25日發布通知,認定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為“財產”而非“貨幣”,并擬對虛擬貨幣交易征稅。
國內稅收署說,雖然在某些情形下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可以像貨幣一樣流通,但其在任何司法管轄區都不享有法定貨幣地位,因此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國內稅收署將虛擬貨幣視為財產對待,財產交易相關的基本稅收原則也適用于虛擬貨幣交易。
國內稅收署以問答形式對虛擬貨幣交易如何征稅進行了詳細說明。例如,消費者以虛擬貨幣購買商品或服務,商家需將收入所得按照交易時的公允市場價值換算為美元報告給國內稅收署,并繳納收入所得稅。像股票和債券等投資產品一樣,投資者出售虛擬貨幣的盈利需繳納資本利得稅。雇員收到的以虛擬貨幣支付的工資也需繳納個人收入所得稅和薪資稅。
國內稅收署表示,一般虛擬貨幣支付達600美元以上的交易都需向國內稅收署報告。如果納稅人未及時和正確申報虛擬貨幣交易,違反相關稅法,可能會被處以罰金。
比特幣誕生于2009年,是一種由電腦數學運算“生成”的網上虛擬貨幣,近年來受到市場熱捧。但由于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和交易風險較高,容易令消費者蒙受損失,同時可能被用于洗錢、恐怖活動融資等非法活動,多國政府正考慮加強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的監管。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3月26日20:29:1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1031.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