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對于將大學文憑作為一些人是否能夠成為優秀員工的衡量標準一事,我一直持有不同意見。但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不認為獲得學位會是件壞事。我只是認為,人們就正規教育作出的假設往往與真實不符。他們假設,如果兩個人的年齡大致相仿,且無論生活與工作經歷還是背景出身都類似,但其中一人擁有大學文憑,另一人則沒有,那么擁有大學文憑的那個人將成為一位更加優秀的員工,并會在事業上取得更多成功。
所以,幾個月前,我懷著興奮的心情拜讀了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在《紐約時報》撰寫的一篇題為“如何在谷歌(Google)找到一份工作”的文章。弗里德曼的文章在《紐約時報》亞當·布萊恩特(Adam Bryant)對谷歌人事高級副總裁拉茲洛·波克(Lazlo Bock)的采訪基礎上進行了擴充。在此采訪中,波克深入介紹了谷歌在招募人才時所尋找的核心特征。波克一度表示,“作為招聘的標準,總平均成績(GPA)和測試成績都毫無價值……我們發現它們并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這與我的觀點一拍即合。有些人在大學表現得非常出色,但在現實世界中卻很難獲得成功——反之亦然。波克接著說,在谷歌近期招聘的新職員中,
沒有大學文憑的人越來越多。之后,波克分享了谷歌在評估應聘者時采用的五項標準。讓我驚訝的不僅僅是他們提供的這些標準本身,還有這五項標準的先后順序。以下是我對他的言論的解讀,以及這對求職者至關重要的原因:
第五標準:專業知識。波克指出,除了確保科技工作者擁有編程能力之外,專業知識在五項核心特征排名中墊底。至于哪些因素能預測谷歌需要從其員工身上獲得的能力,他們已經發現,其他四個特征要比專業知識遠遠更加重要。波克指出,專家們更有可能簡單地選擇墨守成規。我也體會到了這一點——當人們自認為是一個領域的“專家”或者“經驗豐富人士”時,他們很有可能在受到質疑時堅決捍衛自己已有的觀點,而不是充滿好奇心……他們往往被“充當權威”的目的所蒙蔽,而沒有將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作為目標。
第四標準:主人翁意識。在谷歌,人們尋找對解決問題并推動這家企業向前發展負責的職員,即對解決問題充滿熱情的一群人。無論是在我的公司,還是所有客戶的公司,我都看到了它的重要性。在這個幾乎所有行業和知識領域每天都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擁有不積極完成任務或只被動接受指令的員工,會使公司處在非常不利的地位。你需要一群從內心真正想要更加出色完成工作的職工。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4月19日13:52:15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209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