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三星
掌舵三星龐大帝國的李健熙,有著不可動搖的權威。在三星內部,據說李健熙開口時,幾乎沒有一個人敢說“不”。不可否認,這種集權管理成就了三星和李健熙。
上任不久,李健熙就宣布三星要進行二次創業。但這次改革并沒有什么成效。他后來反思道:“50年發展造就的體制非常頑固,三星是第一的錯覺很不容易去除。1992年下半年,我還曾經因此失眠。這樣持續下去,三星可能會倒閉的危機感也有,體重減少了10公斤以上。”
這次改革的失敗,為李健熙在1993年推進的以質量管理和力求變革為核心的三星“新經營”運動埋下了伏筆。
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是,1993年2月,李健熙帶領三星各分公司的經理在美國洛杉磯各大商場考察。但令全體三星高層尷尬的是,成本并不便宜的三星產品,被擺在最偏僻的角落無人問津。
1993年6月,李健熙在法蘭克福召集全公司管理層召開四次會議。李健熙這次演講被整理成了三星歷史上著名的《法蘭克福宣言》:確立“三星”新的戰略目標——成為世界級超一流企業,要在2000年進入世界十強之列;徹底拋棄“以數量為中心”的經營思想,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的經營思想;重塑“三星”形象,建立符合時代精神的三星文化,重實效,埋葬形式主義。
“新經營”理念給三星員工帶來了空前沖擊。面對“抓質量,生產量下降怎么辦?”的疑問,李健熙給出了那句著名的答案:“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變!”
“新經營”運動的直接成果是,1998年7月,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赤字超過1700億韓元的三星電子,在1999年實現了3.17萬億韓元純收入的逆轉。
事實上,變革貫穿于李健熙掌舵三星之路的始終。就在今年,李健熙在發給員工的郵件里還表示:“我們需要再次改變。我們必須加大創新力度,包括在企業架構方面,從而領導行業趨勢?!?br />
在這背后,是李健熙時刻存在的危機感。2010年3月,李健熙在重返經營一線時表示:“現在是真正的危機時期。三星將來前途如何難以預測。我認為代表三星的事業和產品將在十年內大部分會消失?!?br />
爭議人生
集權管理成就了三星和李健熙,也讓三星和李健熙充滿爭議。
李健熙的每個決策并非都絕對正確。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他在汽車業務上投資數億美元的決定,使建立起的三星汽車公司很快就債臺高筑,2000年被迫賤賣出售給雷諾汽車公司。
盡管李健熙事后拿出20億韓元的個人財產來承擔損失,但其拖累公司之舉,使其一度被投資者批評為“失敗的管理者”。
此外,在27年的掌舵生涯中,李健熙先后遭遇兩次判刑,又兩次被豁免。1996年,李健熙曾因行賄被判2年緩刑,次年被豁免。而他遭遇的更嚴重的一次起訴,則在此10年后。
2008年7月16日,李健熙因涉嫌非法轉讓經營權和逃稅而被起訴。2008年8月22日,李健熙宣布辭職,離開自己一手打造的“三星王國”,并就集團經濟丑聞對韓國國民帶來的困擾道歉。
次年8月14日,李健熙被首爾高等法院宣布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另處罰金1億美元。李健熙這次同樣得到了特赦,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李健熙獲得了韓國總統李明博的特赦,名義是“以助力韓國申辦2018年冬季奧運會”。
看起來,無論是三星還是韓國,都需要李健熙的回歸。然而在三星內部的集權管理下,廉頗老矣的李健熙,卻不得不面對外界對接班人選的爭議。
盡管李健熙在2012年12月,提拔了自己的獨子李在镕為三星電子副總裁,敲定了接班人選。但外界對李在镕是否有能力獨自掌舵三星依然存在質疑。
一個反面例子是,李在镕2000年剛回到韓國,在3個月里創立了e三星等14家互聯網企業,并作為大股東開展互聯網業務。但一年以后,隨著風險投資泡沫的破滅,這些互聯網企業迅速走向衰落。最后由三星旗下的第一企劃和三星SDI等8家公司購買了李在镕持有的互聯網公司股份,才挽回了他的經濟和聲譽雙重損失。
顯然,李健熙和他的接班人,以及他們背后的三星,還將面臨著嚴峻考驗。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5月18日12:18:2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327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