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相對于以前的功能手機什么都好,就是電池太不耐用了。為何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手機電池的續航時間遲遲不能突破?仍然需要我們一天一充甚至兩充?的確如此,智能手機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電池續航不足已成為行業頑疾。有業內人士指出,要實現電池續航瓶頸的突破,關鍵在于電池材料的革新。
智能手機的性能提升彰顯電池短板
在功能機時代,待機十多天很正常,用戶甚至使用一周都可以不充電。而目前絕大多數智能手機在電池容量上已經是數倍于功能機時代的,但用戶反而需要一天一充甚至兩充。
原因在于智能手機的發展路線是趨向于功能越來越多,性能越來越強,以及屏幕越來越大,導致手機的能耗大大提升。
日本智能手機用戶服務公司FixYa一項關于iPhone缺點的調查顯示,排名第一的就是電池續航時間短,比例高達35%。
可見,智能手機電池續航能力不足已經成為用戶使用體驗上的最大痛點。
鋰電池發展接近零界點
手機電池續航能力無法發生質變的原因在于只能仰仗于鋰離子電池的發展,而鋰電池的提升速度又遠遠趕不上智能手機對電池的需求增長速度。
目前,鋰電池材料的革新速度很慢,大部分是在制造工藝上進行提升,導致鋰電池的容量每年只能實現10%左右的增量。
即使是以突破創新聞名的埃隆·馬斯克和特斯拉,也僅僅是在電池管理上取得了突破,在電池自身的材料和技術上并沒有進展,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松下鋰電池。
而在手機領域更為特殊,目前的趨勢是輕薄化設計,這與電池容量的提升又是矛盾的。目前鋰電池材料的重量容量比為150mA/g左右,如果沒有良好的工業設計,單純增大電池容量將讓手機外形變得恐怖。
因此,很多智能手機廠商為了滿足外形要求只能放棄大體積電池。以前年發布的iPhone 5為例,為了保持超輕的機身,其內置電池容量只比上一代增加了10毫安。相對于其性能的提升幅度,這顯然是杯水車薪。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5月29日12:22:39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361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