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目前最多的解決方案就是攜帶一塊移動電源:雖然手機的待機時間不長,但是10000mAh的移動電源基本可以滿足出行中的充電需求。
第二個方法是廠商在充電方式進行革新,例如采用無線充電技術、Wi-Fi信號充電技術等等,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免去用戶攜帶過多數據線之苦。
第三個方法只能仰賴手機廠商以及高通等芯片廠商的努力,盡量降低處理器、屏幕等核心部件的功耗,同時在系統和界面設置上不斷優化,以此來延長手機電池的續航時間。
當然,想根本解決手機電池續航能力不足的問題,實現手機輕薄化的同時還能內置體積小容量大的電池,那就只能寄希望于電池材料的突破。只是,諸如燃料電池、核能電池等新型電池一般成本高昂,加之技術不成熟和安全保障存疑等因素,要真正實現商用化還有待時日。
未來的挑戰
雖然電池技術的提升速度有限,但智能手機產業仍然在以極高的速度增長著。
首先是4G的啟動和普及。相較于2G和3G,使用4G網絡的手機耗電量又將大幅提升,以致于很多用戶因為電池無法承受而選擇不再繼續使用4G。2014年將成為中國4G產業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如果電池續航能力無法盡快提升,4G的普及速度將面臨嚴峻挑戰。
其次是新的智能硬件的涌現。尤其是體積較小還要滿足隨身攜帶的可穿戴智能設備絕大多數采用的依然是鋰電池。一方面,在鋰電池技術沒有突破的前提下,續航時間延長意味著電池體積的增大;但另一方面,由于需要滿足便于“穿戴”的屬性,這些設備配置的電池體積又不能太大。
如何讓用戶在體驗這些新興設備時,不再需要一直擔憂充電問題,出門必備移動電源,已經成為了可穿戴智能設備亟待突破的“瓶頸”。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5月29日12:22:39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361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