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蘋果未來的利潤和股價來說,最大的一個威脅是競爭對手越來越大的價格壓力。
據估計,蘋果的利潤有70%來自于iPhone業務,而且其中大部分來自售價約600美元的高端iPhone。蘋果高端手機的毛利估計為50%左右。
但是,在過去的幾年中,蘋果iPhone業務的增長率已經重挫,這已經導致該公司的利潤增長放緩。蘋果手機業務銷售增長放緩,原因是發達國家市場已經成熟,而在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市場中,蘋果一直沒有推出定價合適、銷售良好的手機。
蘋果決定不提供低價手機,這為競爭對手開啟了方便之門。蘋果的競爭對手不但有三星等大牌,而且包括一些迅速崛起的中國制造商。
最初與蘋果競爭的廉價手機不具威脅,因為它們太蹩腳。
然而,在過去的一年中,低價手機的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其中的一些手機不但在設計和規格上,而且在粉絲的忠誠度上,都已經成為蘋果手機名符其實的競爭對手。
現在,這些廉價手機的銷售量開始暴漲。
例如,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稱其銷售量增至1500萬部,同比增長278%。BI分析師Tony Danova制作的圖表。
1500萬部,這個數字已經接近蘋果手機本季度全球預計銷量(約3500萬部)的一半。
是的,當蘋果推出大屏幕的iPhone6時,訂單預計能達到6000-7000萬部,其銷量將出現較大增長。但按小米的銷售增長速度,它要迎頭趕上也不需要太長時間。
小米的頂級手機MI3售價約320美元,相當于同檔次iPhone價格的一半左右。小米也已經推出了精心設計的其他款式手機,售價僅為100美元。
生產高品質、低價位智能手機的制造商并非小米一家。BI的技術編輯史蒂夫?科瓦奇(Steve Kovach)最近嘗試了中國一加公司(OnePlus)的一款智能手機。史蒂夫表示,在他曾經使用過的手機中,這是最好的之一。而這款手機(One)的價格不到的頂級iPhone的一半。
這幅圖顯示了低價智能手機制造商的崛起。總體來說,它們的手機銷量已經遠超蘋果。
重要的是,這些手機并非都是“廉價的塑料垃圾”,其中有一些堪稱漂亮。
這些廉價智能手機和蘋果手機之間的價格差距大約為300美元,這個數字正好是一部蘋果手機的利潤。
如果蘋果被迫降低價格,或者iPhone的潛在買家被這些對手奪走,蘋果的利潤將大跌。
這種情況會發生嗎?
鐵桿蘋果粉絲嘲笑這個想法。
他們會說,寶馬或奔馳一樣,蘋果屬于為優質客戶而生的高檔品牌。 而小米和其他公司,就像克萊斯勒或福特。
這個比喻聽起來有說服力……但我們要記住兩件事情:
首先,蘋果的客戶群已經遠遠超過了像奔馳和寶馬這樣的“奢侈品”品牌的客戶群。例如,蘋果在美國的市場份額約為40%。 而奔馳和寶馬等“奢侈品”品牌在美國汽車市場的份額大約只有10%-11%。因此,已經有很多開克萊斯勒和福特車的消費者在使用蘋果手機。
其次,和汽車不同,手機是一個“平臺市場”,第三方可以在上面推出自己的產品(應用程序和服務)。在平臺市場中,市場份額是重要的。如果一個平臺的市場份額太低,就不能吸引眾多第三方開發商在上面構建產品和服務。而一個平臺如果只有很少的產品和服務,也就不能留住用戶。因此,如果蘋果在某些市場的份額不斷下降,它最終將無力和其他公司競爭。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運營商會為蘋果手機消費者提供最高200美元的補貼,頂級的iPhone似乎也只需花費200美元。因此,在這些市場,蘋果可能將比較容易維持當前的定價策略。但在運營商不提供補貼的新興市場,價格較低的手機的威脅越來越大,蘋果可能將很難在印度和中國這樣的市場中擴大份額。
這是否意味著蘋果完蛋了? 不。
iPhone6的客戶基礎可能是巨大的,而且蘋果的利潤率如此巨大,即使它遭受重創,也是廋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不用說蘋果存在銀行里的數額驚人的現金。
但是,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成熟及質優價廉的智能手機不斷涌現,蘋果的利潤率在未來幾年確實可能承壓。一般來說,利潤率的降低對股票價格是不利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