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不僅認為錘子T1沒有搞“期貨和饑餓營銷”,而且也認為“期貨和饑餓營銷”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不應該是廠商相互間攻擊或消費者攻擊廠商的話題。
“期貨和饑餓營銷”源于互聯網時代的營銷方式和供應鏈之間矛盾。由于競爭激烈和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廠商在發布新產品時,一定要制造巨大的聲音,并且一步到位定價(著眼于產品生命周期內的平均售價,平均成本和總計利潤),否則可能就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無論是國外的蘋果,還是國內的小米都是如此。
然而供應鏈的學習曲線和產能提升卻需要一個時間,尤其是中高階產品的元器件的采購提前期和生產工程的學習曲線都會更長一些,所以我們看到蘋果發布新品后通常也要過1-2個月才能夠比較容易買到,否則就要加價。如果非要說“期貨和饑餓營銷”,那么蘋果可以說是這方面的鼻祖,呵呵。事實上,錘子T1作為一個沒有啥背景的小廠商,產能提升速度已經超過我的預期了。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不僅是小米,當初Nubia Z5, OPPO Find5/Find 7, vivo Xplay3s, 一加這些中高階精品的產能提升都經歷了一個過程,都被人罵過……
用一個黃色的比喻,“期貨”矛盾就好象男女之事中高潮的時間差,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就象年輕小男生,被撩撥后猴急得很;而廠商和供應鏈產量爬升則象女生,需慢慢來,急不得,尤其是中高階產品……
然后,能夠搞“期貨和饑餓營銷”的基礎是,產品有一定的獨特性和較強競爭優勢,有一定的半壟斷效應,可選的競品太少,廠商有資本,消費者愿意搶或愿意等,否則搞不好消費者由愛生恨,喜劇變悲劇,從奇貨可居變成庫存一堆。說到底,“期貨和饑餓”反映的是產品競爭力。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iPhone5S土豪金期貨和饑餓了很多,5C不久后可以隨便買了。錘子T1饑餓,也是因為它比較獨特,消費者又不是傻子,現在用3000塊買一臺3G手機啊!!同理可以看到,1999的米3并沒有饑餓多久,因為這個價格段可以選的手機有不少,而699的紅米饑餓了很久,因為軟硬件可以競爭的同類產品太少了。“期貨和饑餓”,不僅是廠商決定的,也是競爭對手和消費者決定的。
所以作為手機廠商,千萬別罵同行搞期貨和饑餓營銷,哪里門前冷落的餐館還要罵別人需要排位呢,搞出比競爭對手更好或更有性價比把消費者搶過來就好了。唉,3000塊的3G版手機錘子T1竟然搞出饑餓來了……
作為消費者,也別罵廠商搞期貨和饑餓營銷了。能夠搶得到,自然是占便宜了,買不到,至少你也可以預期未來1-2個月你大概可以多少錢買到你想要的產品,而且它也幫忙拉低了同行價格或者促進同行更快推出更好產品,總比你買了一個產品發現2個月后大跌了500塊要好吧。你可以選擇等或加點價買,或者干脆用腳投票,去TNND,爺不等,去買別的了,不能夠因為占不到便宜就罵娘。
哎,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