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營銷
羅永浩本人的確聲名在外,又是砸冰箱,又是與方舟子唇槍舌戰,很多人以為老羅是個網絡營銷高手。其實,從營銷學角度看,老羅頂多算個炒作高手,而不是營銷高手。營銷,歸根到底還是要賣產品,而不是賣名聲,老羅要賣的是錘子手機而不是老羅的成功學。
如果老羅的錘子手機哪天也像小米手機一樣,需要搶購,需要F碼,還需要等上三五個月才能拿到手,還能每年賣出兩三千萬臺,那老羅算是學到雷軍搞營銷的真諦了。
很多人說,雷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站對了移動互聯網與社交媒體大爆發這個風口。雷軍對網絡營銷渠道的掌控可謂登峰造極,小米每年幾千萬部手機出貨量,竟然不費線下一兵一卒,讓門店遍布城鄉小巷無數的老牌國產手機巨頭“中華聯酷”深感汗顏。
比如,小米論壇1000萬注冊會員,每天有100萬活躍用戶,微博賬號有200多萬粉絲,微信賬號訂閱數是256萬,QQ空間粉絲數超過1000萬,MIUI系統用戶3000萬。
反觀錘子手機的網絡營銷渠道,以大本營錘子手機官方論壇為例,只有區區不到10萬注冊用戶,而錘子手機T1銷售預定量官方號稱已超過20萬臺,大家信么?如果在臺灣,估計錘子也跟小米一樣得吃個大罰單了。
4、供應鏈
一個出色的制造企業不僅要有強勢的營銷渠道,還需要有優秀的供應鏈渠道掌控能力,而三星就是這樣一家世界一流的企業,從前端的芯片設計、硬件制造到后端的終端營銷整條產業鏈環環相扣,緊緊卡位電子產業鏈的核心環節。
盡管小米也曾飽受上游零配件供應脫節、產能跟不上市場營銷節奏的困擾。但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小米芯片上傍上了行業巨頭高通,制造環節搭上了英華達、富士康等老牌代工企業,這樣霸氣的節奏不是每個做手機的門外漢都可以企及的。
目前看來,除了產品質量問題,最讓老羅頭痛的莫過于錘子手機的產能一直毫無起色,每日不到1000臺的發貨量對于號稱預定20萬的用戶來講,簡直跟打發要飯似的。盡管這次老羅找的代工伙伴也是巨頭富士康,但貌似富士康并沒有把老羅的區區20萬臺放在心上啊,個中原因暫時不得而知,相信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
5、價格
干過營銷的人都知道,價格始終是一把屠刀,市場競爭中最低級而又最有效果的往往是價格戰。按照當年市場上大部分智能手機都在2000元以上的局面看來,小米一代直接以1999元的定價橫空出世,著實讓無數吊絲用戶欣喜若狂。總之,小米手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配低價”。
自以為高大上的錘子手機,一上來就是3000塊大洋,讓一直追捧老羅的小伙伴們都驚呆了。只能說3000塊,一半買的是手機,一半買的是老羅的工匠情懷。
小米賣手機可以零利潤成本價,憑借手機圈住的龐大用戶群再通過應用軟件分發、手機配件、手機主題、手機游戲、手機支付等增值服務獲利。雷軍的小米已經不是一部手機,而是一個生態圈。
老羅的錘子除了一個無人問津的Smartisan OS,貌似啥都沒有,請問老羅做手機靠什么盈利?如果靠3000元的超額定價盈利,那么錘子手機又回到了傳統手機廠商的盈利模式,那可又是一個大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