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初創手機廠商的訂單量往往不高。
“手機屏如果我們只買了1萬只,廠商是虧本的,它要投入人工車室資源,開模費用很大,如果夏普老接這樣的小單它們會虧死的,規模經濟起不來的時候沒法算成本,夏普收了我們十幾萬美元的開模費,但這個費用其實覆蓋不了它們的費用,如果真的算開模成本,那是百萬級的。”林斌說。小米手機在最開始的時候甚至被富士康拒絕代工,直接原因就是不具備開工規模。
在解決了因為產量不夠高而沒有供應商愿意接單這樣的問題之后,手機生產商還可能面臨因供應商生產能力的不確定而引發的風險。
林斌表示,去年小米2發布之后一直缺貨,并不是想搞饑餓營銷,主要是因為高通公司之前給到臺積電的產能預測比市場需求低了很多,臺積電又沒有認識到28納米尺寸芯片的復雜程度,投入生產線的時間又晚了,進而造成去年年底全世界28納米尺寸芯片缺貨的局面,包括小米、蘋果、LG在內的多家廠商都受到了該事件的影響。
最初和高通合作時,小米往往需要4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拿到芯片,而追加芯片又要再等4個月的時間。合作久了之后,小米追加芯片的時間能夠縮減到一個半月,但這個周期的縮短是因為高通已經了解了小米的流程,對于小米可能投產的量做了前期投入。根據小米的走勢,高通會做一個往上浮動20%的預測,多做出一些芯片備用。
“芯片確定之后產能就差不多可以確定下來。最開始我們只有高通一家供應商,產能跟不上,所以從供貨角度,我們還找了英偉達,這樣有兩家,更能保證供貨安全。”林斌說。
對于初創企業而言,在解決了生產線、供應商等一系列問題之后,供應鏈管理也可能成為影響產能的因素之一。讓成百上千個元器件同時到貨再組裝出來是一個需要不斷動態調整的過程。從元器件到廠之后的抽檢和檢修,到生產線上各種工序的檢查和測試,再到組裝和發貨,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小米現在是一個人看幾個元器件,全部用Excel做的。蘋果也這么做,每天在每條線上出來多少手機,全是蘋果的工程師在一線用Excel做的,然后發給總部。”林斌稱,這么做除了靈活迅速,還因為在生產的環節,人還是最可靠的,遇見錯誤能及時找出問題。現在小米的供應鏈團隊有50多人,從下單到出貨所有細節都有人分工負責。
7月29日,羅永浩在微博上稱,北京富士康已經在架設第二條錘子手機專用產線,兩條都調試順利后月產可近10萬臺。不過,他也表示“調順還需要些時間”。
所有的手機生產產能都需要平緩增長,對于第一次做手機的羅永浩而言,目前面臨的產能困境并非無法解決,但留給錘子手機的時間并不多。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15日15:22:2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770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