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初創手機品牌往往因為訂單量不大,很難有足夠的話語權讓供應鏈上所有廠商都配合其生產周期內的元器件生產和供應。羅永浩和他的團隊顯然高估了自己協調與控制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能力。 羅
羅永浩和他的錘子科技正在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
7月20號,錘子科技CEO羅永浩發表通告,表示錘子手機的產能狀況嚴重低于預期水平,錘子手機需要數周才能達到日產1800部左右的正常水平,而完全消化已有訂單量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羅永浩表示,出現這一局面是由于在量產正式啟動以后,“產線欠磨合,工人對新機型裝配操作不熟練,物料初期供應不穩定,品控標準沒有完全統一等復雜因素的制約”所造成的。
在此之前,羅永浩曾對《第一財經周刊》表示,他希望錘子手機T1能在12個月的生命周期里達到50萬部的銷量,但是目前看來,要達到這樣一個銷售數字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錘子科技得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內將這50萬部手機生產出來。
據一位蘋果供應鏈管理部門的人士分析,錘子手機的產能之所以出現嚴重問題,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錘子手機在工業設計上出現了問題,對于特定元器件的設計精度要求過高,從而導致生產工藝達不到該水平,進而使得生產良品率變低。另一種情況則可能是向錘子手機提供特定元器件的供應商無法滿足錘子科技的生產要求,從而造成“物料初期供應不穩定”的局面。錘子科技和羅永浩本人均未對產能面臨困難的具體原因做出詳細解釋。
對于第一次做手機的錘子科技而言,要把控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并且及時地生產出質量合格的產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初創手機品牌往往因為訂單量不大,很難有足夠的話語權讓供應鏈上所有廠商都配合其生產周期內的元器件生產和供應。羅永浩和他的團隊顯然高估了自己協調與控制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能力。
對于每一個新進入手機行業的廠商而言,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解決來自供應鏈和生產線的問題,手機生產也并不是將芯片、屏幕等元器件拼裝在一起那么簡單。即使像小米這樣已經開始整合產業鏈的廠商,在一開始進入手機制造的時候,也面臨過類似的挑戰。
小米成立初期,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帶著20多位原來摩托羅拉的工程師加入小米。最開始的時候,他們給原來有過合作的供應商打了一圈電話,大家都很客氣,但沒有一家公司給確切回復,很多供應商連價都不愿意報。
小米手機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斌表示,在最開始尋找顯示屏合作廠商的過程中,也是因為有熟悉的中間人才把合作談下來?!拔覀內ト毡荆嘘P系見了很多家做顯示屏的廠家,最后確定合作的是夏普,夏普的會本來只約了1個小時,最后聊了3個小時?!?br />
介紹雙方認識的是一家日本前三位的貿易公司,代理夏普所有的海外生意。當時接待小米的課長也打了很多電話給技術部門去研究技術的可行性。開完會夏普表示可以合作,“但是按照常理這個單子我們是不會做的,決定做是因為中間人的原因。”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15日15:22:2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770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