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文章稱“存話費送手機”將成歷史,認為這是越來越多用戶的抗爭以及壟斷轉變的結果,這理解相當偏頗。運營商的各種營銷政策對于最終用戶來講是有利的,這和超市商城的各種返利、返券、組合優惠類似,國外運營商也大量采用,并沒有文章說的那么不堪,如果用戶因為獲得了優惠而又不愿意履行合約,那不是壟不壟斷的問題,而是是否有契約精神的問題。
不過,隨著國資委壓縮營銷成本的要求逐步到位,三大運營商確實開始慢慢告別“存話費送手機”,營銷方式也開始轉變,這些變化的實際原因是什么?對手機廠商、對用戶會產生什么影響?
運營商:從合約機到裸機
如果你有心的話,會發現各大運營商的主要促銷方式,已經悄然從“0元購機”變成了“購機送話費”。在電信官網,購機不但送話費還送流量;而在聯通的官網上,手機圖片上滿是“贈話費”的字樣,也有不少是“裸機”;在移動的官網上,則是以“合約”和“免合約”來區分。
這些復雜的營銷術語背后,實際受著內部成本、收入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終端營銷一般下面幾種模式:
一種是做成本補貼,也就是“預存話費送手機“的模式。對于運營商而言,話費收入是主營收入,手機是終端成本,用這種方式,實際就是以成本換收入,有100億的成本送出去就能至少做100億的收入,而且送出去后用戶使用還會產生新的增值。這種方式大家都愿意做,一般就看成本的盤子有多大,這次國資委管控的也主要是成本。
另一種是做話費折扣,“購機送話費“就是這樣的模式,這種模式會帶來收入減少,也就是原本我可以賣100元的話費,現在因為購買了合約機就0元送出去了,運營商的收入就少了100元。減收往往會作為一個收入調節器,收入超計劃就多用點,過去運營商在年底往往會有驚人的優惠,往往就是收入指標已經完成,需要通過減收促銷來調節。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15日15:27:4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7723.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