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xy系列智能手機是三星有史以來最好的產品,至少從品牌角度來看,的確如此。人們會排隊購買這款產品:GalaxyS5上市第一個周末的銷量占比超過iPhone5s。消費者都相信,三星有能力開發出偉大的產品,而Galaxy這個詞甚至具備了一些Android都不具備的優良品質。
從理論上講,三星的勝利就是谷歌的勝利。畢竟,三星最好的手機都搭載了Android系統。然而,三星一直都在深度定制Android系統的用戶體驗,努力去除谷歌的痕跡,推廣自家服務。令谷歌慶幸的是,這需要具備優秀的應用和軟件開發能力,而這恰恰是三星的弱點所在。但三星最終還是能找到突破口,它之前已經多次證明過這種能力。
是谷歌更需要三星,還是三星更需要谷歌?我認為是前者。三星擁有自己的平臺,自己的服務,自己的軟件。它實現了垂直整合,不需要依賴其他企業便可生產產品。即使Android明天就消失,三星仍然可以立刻轉向Tizen——很多用戶甚至完全覺察不出其中的差異。隨著三星不斷構建自己的產品生態系統,它將變得更加獨立而強大。
如果谷歌和三星能夠團結一心自然很好,我希望他們之間的分歧能夠減少。但如果沒有三星,谷歌的下一個目標——進入你的口袋,戴上你的手腕——幾乎等于胎死腹中。沒有了谷歌,三星仍然可以找到新的方向,發展速度也仍然可以領先同行。它始終都是這樣,這才是實力的體現。
反方:谷歌不會輸
三星的成功的關鍵不在于手機或電視,也不在于冰箱、郵輪、彈道導彈系統,或者任何人們可以買到的最終產品。關鍵在于,它擁有很多工廠,能夠生產尺寸大、價格低的屏幕。
以更低的成本生產更大尺寸的屏幕,是三星得以在電視行業戰勝索尼的關鍵:隨著人們對高清平板電視機的需求激增,三星借助成本更低的液晶電視殺入市場。雖然品質似乎不如索尼,但價格卻便宜很多。
很多人并不在意畫質,他們只是希望自己家里能擺上這樣一臺迷人的平板電視機,而三星則可以用最少的錢滿足他們的這種需求。而隨著市面上最流行的尺寸逐步變化,三星也可以迅速優化液晶面板的產能,并將由此獲得的利潤重新投入到營銷戰略中,從而削弱索尼的品牌優勢。
這項戰略起到了極好的效果,甚至迫使索尼與三星合資生產液晶面板——索尼最終于2011年,以將近10億美元的價格將股份賣回給三星。自那以后,索尼始終未能在電子業務上重振雄風。
三星在手機市場采用了幾乎相同的策略:該公司通過屏幕尺寸多樣的手機占據了市場領先地位。當消費者渴望大屏手機時,他們又很快推出了尺寸巨大的OLED屏幕,雖然具備十分明亮的色彩,但初期的品質平平。(現在已經大幅好轉。)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的OLED出貨量能與三星比肩,該公司得以通過高效的生產反哺營銷——這同樣起到了不俗的效果,使得三星成為了蘋果在移動領域唯一的對手。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17日13:34:3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7786.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