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誰是第一?來自近期Canalys、IDC、易觀國際的數據給出了三個不同的答案:小米、聯想、三星。
■ 數據打架聯想有前科
在記者印象當中,這幾年手機市占率同一指標出現三個不同的第一還是第一回,而此前IT業內出現比較大爭議的調研機構數據吵架要追溯到2012年10月,當時兩大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和IDC發布的第三季度PC銷量報告,Gartner數據顯示聯想銷量份額第一(聯想15.7%,惠普15.5%),IDC的數據則是惠普份額第一(惠普15.9%,聯想15.7%)。隨后聯想集團在一份聲明中稱,排名的差異是因兩家調研公司對統計數據選取的不同(是否包含工作站的銷量)。
對于這次的“三個第一”,截稿時為止三個品牌均沒有給出官方正式回應,因此也引來業內人士的各種猜測,有人指小米在臺灣數據都作假了,第一不可信,也有分析稱“小米向渠道壓貨能力驚人”;至于聯想,同樣被指在運營商渠道壓了很多貨,另外此前不少同行私底下都表示聯想“刷數據”的能力驚人;而三星今年曾被曝出過去幾年涉嫌偽造虛假平板出貨量數據,誤導投資者和分析師……
聽完一些小道消息似乎也沒得出靠譜的結論,下面我們不妨細看下三家的數據。Canalys給出的數據很透明,大家可以從其官網中找到,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第二季度在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499萬臺,位列第一,三星則以1322萬臺排第二,聯想以1302萬臺居第三,隨后是宇龍酷派的1272萬臺以及華為的1186萬臺。
IDC的數據則顯示,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分別是聯想1302萬臺,小米1293萬臺,酷派1202萬臺,華為1186萬臺,三星1026萬臺。對比Canalys的數據,兩者在聯想和華為的出貨量上完全吻合,但IDC的數據小米的銷售比Canalys數據少了206萬臺,三星少了296萬臺。
再來看看易觀國際的數據:2014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規模達到10298萬臺,按照易觀智庫的餅圖數據計算,三星15.4%的占比對應了1586萬臺,小米13.5%的占比對應1390萬臺,第三的聯想為1112萬臺,酷派1102萬臺,華為855萬臺。
有人建議我們把三家的數據進行平均,得出的前三名依次是:小米1394萬臺、三星1311萬臺、聯想1239萬臺。當然了,這樣的數據統計顯得很粗糙,在此僅供各位參考。
■ 下半年三星聯想挑戰大
鑒于相關機構暫時沒有對數據的統計方法給出詳細說明,我們也無法就誰家的數據更精準此做進一步的分析。無論如何第二季度的數據已成過去,展望未來無疑更重要。據我們目前掌握到的信息,三星接下來還會開售以Galaxy Note4、Galaxy Alpha為代表的旗艦機型,直接在高端機市場上與9月就要推出的大屏iPhone 6展開廝殺。但大屏iPhone據傳一次要來兩款,勢頭空前兇猛,在手機硬件過剩的大環境下,三星若拿不出真正有價值的創新,還是繼續主打硬件來吸引消費者的話,恐怕難以止住下滑的趨勢。
小米上半年售出2611萬臺手機,距離年銷售6000萬臺的目標還有3389萬臺,下半年有小米4的多個版本以及4G版紅米系列的上市,只要確保供貨給力的話,達成目標還是有較大希望的。
聯想下半年計劃發布多達50款新品,此外還計劃年內完成并購摩托羅拉的相關工作,但推海量的機型給市場消化基本就只能以低價取勝,容易導致難出精品、毛利率低甚至虧本,因此下半年對于聯想手機而言是充滿挑戰。
■ 單款智能終端均價對比:差距很大
根據聯想公布的2014第一財季(4-6月)數據,智能手機銷量1580萬臺、平板230萬臺,以銷售這兩類產品為主的聯想移動設備業務本財季綜合營業額為1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98.4億元,若直接用此收入除以銷售的手機和平板總數的話,即得到聯想平均售出一款終端收入為541.4元,顯然是比較低的價格。由此也能看出聯想所售出的產品大多數都是比較低的價格,與此前行業分析的聯想手機主要走運營商渠道低端機的觀點相吻合。
本季度聯想在國內售出1300萬臺手機,占比達到82.2%,然而必須看到國內運營商今年對合約機、定制機的補貼正在減少(2014年中國移動就將削減20億美元終端設備補貼),必然對聯想手機這條過去幾年的主要生財之道形成沖擊。
接下來再對比小米和三星手機近期的營收數據,小米2014上半年售出手機2611萬臺,含稅銷售額達到330億元人民幣,約合53.7億美元,售出機型單款均價約為1263.9元。三星移動部門2014年第二季度盡管利潤下滑多達30%,但營收依然有27.51萬億韓元,換算成美元大約有270億美元,利潤則約為43.5億美元。根據IDC 7月29日發布的業績,三星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7430萬部,折算下來三星售出單款智能機的均價約為2236.9元人民幣。
盡管以上算單款機型銷售均價的分析方法不嚴謹,但通過大致的數據對比便可看出三星售出每款智能機的均價要比小米和聯想高出許多,另外單純從移動產品全球營收的數據來看,也還是三星優勢明顯,營收額是聯想的近17倍。對聯想來說,即便能拿下中國智能機銷量第一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低端機的沖量以及狠拼價格,難掩總體營收額低、中高端機型難成銷售主力的苦澀。那如何破局?據聯想集團副總裁、MBG中國手機業務總經理張暉的說法,并購完MOTO之后將“實行雙品牌運營,2000元以下的中低端產品繼續使用聯想自有品牌,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產品則使用摩托羅拉品牌”,然而近幾年來聯想手機的團隊在高端機市場一直難有突破,欲重振Google也扶不起的MOTO,又有幾成勝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