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產替代”潮下,國家自主操作系統將于10月推出的消息一時間被外界熱議。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對記者表示,國產操作系統中像桌面操作系統已經進行多年,有許多公司都在做,推出自主操作系統更準確的說是希望可以統一各家的優勢,推出可以支持“應用商店”模式的國產操作系統版本,而為此已經準備了大半年。
“集中力量辦大事,不要每一個公司都有一個操作系統,每個公司搞一個生態系統,做應用商店的模式的版本是為了大家可以共享,這樣有利于行業的整體發展。”倪光南對記者說。
事實上,在信息領域,目前我國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包括網絡基礎設施、智能終端、高端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上仍受制于人。國產操作系統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一方面是本身研發對國外系統存在著嚴重的路徑依賴,另一方面國際廠商依然在操作系統領域占據著絕對市場地位,要真正實現國產操作系統的替代并不容易。
15家企業“抱團”背后
為切實推進我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的開發和產業化,國內前不久成立了中國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產業聯盟,成員包括產學研用各界80余家單位,倪光南院士則擔任該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
倪光南強調,“沒投入不要指望能夠有產出,我們不如美國,就是因為投入不夠”。在他看來,目前我國操作系統在創新能力方面依然存在差距,創新能力提高體現在研發投入、知識產權、研發團隊、創新軟實力。
“過去國產操作系統搞不出來并不是因為缺人才、缺市場、缺資金,而是沒有形成國家意志,缺乏頂層設計。如今,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領導下,采用產業聯盟這類創新機制,整合資源,以舉國之力去做,還是可以產業化的。”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26日21:57:4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8255.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