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非理性毀滅力量的可怕之處
米粉的這種文化,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早已提及,這正是因為大眾很多時候更多代表了一種非理性的毀滅力量。他們易受唆使、誘惑、引導;他們暴躁、狂熱、沖動、無所畏懼;他們容易迷失自我,容易步入極端,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喜歡訴諸暴力和血腥。
這好比生物的低等轉臺,其實與組成群體的個體素質無關,起決定作用的是本能和情感,是一種“無意識”的層面,而不是理性,所以高端人士與凡夫俗子組成的群里,差別不大。群體的“上帝”也從未消失,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條的創立者之所以能夠站住腳,是因為他們成功的激起了群眾想入非非的感情,他們使群眾在崇拜和服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隨時準備為自己的偶像赴湯蹈火。
很顯然的是,小米正是通過小米論壇的社區文化成功激發了米粉的這種幻想。
我們給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制造痛苦,這是人類內心深處藏有原始的作惡沖動。現實中的個體感受到這種破壞性的欲望,卻極少真正實踐。而在狂歡般的群體情緒的渲染下,在自認不會受罰的心理暗示的催化下,作惡沖動會突然爆發。
從米粉轉化成米黑的過程中,這已經不只是個人主觀因素的變動,而是一種集體狂歡下的盲從。而這正是大眾非理性毀滅力量的可怕之處,這或許會成為小米將要經歷的最大難關。
IT時代周刊編后:小米定位的中低端手機市場已經到了人滿為患的地步,消費者再不像智能手機剛浮出水面高價不下時,遇到小米就難以自制的沖動了。而在整個消費群體回歸理性的同時,反省過去也就成了茶余飯后的議論談資。槍打出頭鳥,作為引爆互聯網粉絲經濟的杰出代表,小米難逃被群而攻之的命運。要知道,人們總是喜歡在回頭看到自己走過的路時,難掩對青澀時期幼稚之舉的否定,卻忽略了,人與事物都是隨著時間一同成長的。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9月15日13:38:30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9248.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