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期貨玩死了,魅族因MTK翻身無望,酷派難借4G覆盤,努比亞難成中興的希望等等,近期以來這些話題似乎十分流行,國產手機被大家競相吐槽,唱衰言論來勢洶洶。
國產手機格局很亂,競爭很激烈,也因此暴漏了諸多不和諧的問題。但和2008年的時候相比,國產手機的努力和進步有目共睹。我曾總結現在的國產手機正處于一個“奇葩、中庸、小清新”的時代,如果對國產手機進行分門別類,我覺得從客觀的角度出發,主流的國產手機廠商可以分為“本分、實干、進取”三個類型。
本分
之所以先說本分,是因為我覺得以OPPO和VIVO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廠商是最適合用這個詞形容的。從功能機到智能機,OPPO和VIVO總體不變的產品風格使得本分相比于另外兩個詞更具有時間價值。
OPPO和VIVO的產品定位比較相似,這或許和兩個品牌的歷史淵源有關,總的來說其體現本分這個特質集中體現在兩點上:品牌價值和渠道建設。
說起品牌價值,在國產手機里不得不提OPPO和VIVO這兩個品牌,年輕時尚偏向歐美風格是這兩家從功能機時代便開始塑造的產品形象,一般來說OPPO和VIVO的產品是沒什么性價比的,不少人購買這兩家的產品源于產品設計和口碑,在不少用戶心中OPPO和VIVO的品牌形象遠高于主打性價比的其他手機品牌,他們愿意為這個品牌付費,也就是所謂的品牌溢價。可以說好的產品加上脫俗的品牌形象成就了OPPO和VIVO的與眾不同。
雷軍曾多次發微博表示佩服OPPO的渠道建設,余承東在積極推進華為渠道建設時對OPPO也是頗為贊賞。不得不承認,OPPO和VIVO可以說是專賣店最多的兩家國產手機公司,幾乎每個縣級城市都有OPPO和VIVO的專賣店存在。多年來逐步建設完善的代理機制,為產品的銷售帶來了很大的保障,小米掀起了互聯網銷售的浪潮,不少國產手機大佬的份額受到挑戰,以傳統渠道自立的OPPO和VIVO依然能夠保證銷量,可以說渠道建設功不可沒。
本分,其實就是克己復禮,OPPO和VIVO這兩個品牌除了二者之間由于很高的相似度存在不少激烈競爭外,和其他國產品牌似乎沒有什么沖突,罵戰之類的事情更是不曾發生。用心做好產品,盡力維護良好的品牌形象,本分的OPPO和克己的VIVO是國產手機廠商做品牌的一個典范。當然本分也使得這兩個公司顯得有些保守,在網絡渠道建設和營銷上發力不足,也希望二者能夠在“潔身自好“的同時更能迎合時代的發展。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9月25日11:19:25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9833.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