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干
不少人吐槽國產手機其實就是硬件的加工廠,以研發之名做著硬件堆砌的事情。硬件上對國外的高度依賴性是國產品牌難以修復的傷疤,可又不得不承認,一些國產手機廠商一直在努力,他們是國產陣營里的實干家。
在國產手機里華為算是比較有實干精神的,這個在通信行業發展壯大的企業,把狼性精神帶到了智能終端領域。在中華酷聯時代華為就被業界看好,近年來銷量也是不斷攀高,走到國產銷量第一的位置,海外銷量也是不斷增長,最近在IFA 2014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上發布的華為Mate 7更是出盡了風頭。但我想說的是華為的實干更多的體現在海思處理器的研發上。
在高通稱霸中高端市場、聯發科蠶食低端市場的移動處理器領域,華為的海思處理器雖然在影響上比不上高通之輩,卻也有了立足的資本。海思處理器的研發對華為來說有了更多競爭實力,從K3V2到Kirin920,海思處理器在性能、工藝、功耗、通信能力等各方面均達到業界領先水平。如果華為持續發力于手機硬件的研發,一方面在硬件上更加獨立,有利于擺脫國外廠商的控制,另一方面這也更符合國人對華為寄予的期望。不少人把華為當做國產手機的希望,但愿實干的華為不會讓我們失望。
楊元慶一直諷刺雷軍和小米的饑餓營銷,那么聯想手機又有哪些實干的行為呢?
聯想不同于華為,它沒有在硬件上下功夫,它的實干最突出的體現在對摩托羅拉的收購。當年聯想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使聯想成功打開了國外市場的大門,讓聯想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公司,對其個人電腦的銷量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聯想收購摩托羅拉就是想重走PC機的成功之路,29億美元買來了3500名員工和2000項專利,還同時拿下了摩托羅拉的品牌和商標,當然最重要的是摩托羅拉在海外的影響力和渠道關系。
相比于其他品牌,聯想在國內的動作比較低調,通過收購摩托羅拉進軍國外市場還不能斷定是對是錯,不過摩托羅拉出色的產品設計和技術研發團隊無疑會給聯想注入新的活力,我們也期待聯想在產品上有一個質的飛越。
進取
自小米以來,越來越多的公司變得更加開放,一加、錘子、IUNI等新品牌迅速成長,中興、酷派、魅族、金立等紛紛向互聯網轉型。它們讓國產手機市場有了前所未有的熱鬧,也給國產手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因此我將它們稱之為進取的國產手機廠商。
進取,指努力上進,力圖有所作為。小米出現以后,依托互聯網營銷短短幾年便從一無所有,成長為市值過百億的手機巨頭,并培養了一大批粉絲。小米之后,中興推出了努比亞、酷派推出了大神、魅族積極轉型、一加應運而生等等,當然華為也借助榮耀從中插了一腳。一大批類“小米模式”的手機廠商落地生根,把國產手機市場搞的“烏煙瘴氣”,在激烈的競爭中也充滿了活力。
不得不承認小米之輩是努力上進并力圖有所作為的,配置和價格不再成正比了,靠運營商沖銷量的模式行不通了,不創新就得死,包括產品上的創新和營銷方式的轉變,可以說這類公司的出現大大加速了國產手機的發展,同時也加速了國產手機的洗牌。當然臺面上的你爭我奪離不開在產品上的努力,畢竟沒有好的產品在牛逼的吆喝也是白搭,軟件和硬件工程師工資不斷上漲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于是以小米4和魅族MX4為代表的優秀國產手機不斷出現,即使供貨存在一些問題,卻也直接拉低了同類產品的價格,受益的是消費者。
2014年1-8月份,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2.28億部,其中國產品牌占比75.4%。國外品牌稱霸國內市場的狀況已經一去不復返,這些進取的國產手機公司功不可沒。人一定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小米這類國產手機廠商重新燃起了國產手機廠商的夢想,雖然現在局面略顯混亂。
不能斷定那種模式能夠代表國產手機的未來,但存在即是合理。國產手機需要我們的理解和支持,與其賣個腎去買個蘋果,倒不如省吃儉用一個月換臺國產旗艦。我們在吐槽和嘲諷的同時能夠看到國產手機的進步,破窗理論或許真的會殺死那些內功不深國產手機品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9月25日11:19:25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9833.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