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個月前,闞凱力教授和李進良教授曾經為了中國4G政策是不是被利益集團綁架而爭吵不休。闞凱力教授認為,TD-LTE根本不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通信標準,強迫三家運營商都做TD-LTE實際上是被利益集團綁架了。面對闞凱力教授的質疑,李進良教授并沒有給出正面回應,而是指責對方嘩眾取寵。面對這樣一個撲朔迷離的局面,我曾經提出質疑:“既然包括李進良教授在內的眾多人士都認為,TD-LTE和FDD-LTE共同性高達90%,那么如果TD-LTE是自主知識產權,那么FDD-LTE也應該是。那為什么只強調TD-LTE是自主知識產權,而卻把FDD-LTE當做歐洲的標準呢?”一邊為了強調TD-LTE的先進性,提出TD-LTE和FDD-LTE90%的共同性。一邊卻又強調TD-LTE是自主知識產權,刻意和“歐洲標準”FDD-LTE對立起來。難道所謂的自主知識產權是指那不到10%的區別么?這顯然讓人無法接受。
實際上,FDD和TDD不過是統一LTE標準下的兩種不同接入方式而已,它是全世界共同智慧的結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企業可以聲稱對于某種制式具有決定性影響力。既然TD-LTE并非純粹意義上的自主知識產權,那么為了扶持自主知識產權而只發TD-LTE牌照的觀點就站不住腳了。我們有理由相信,工信部之所以要從政策上扶持移動,表面上是為了扶持自主知識產權的TD-LTE,實際上卻是為了維持移動的絕對壟斷。
為什么說工信部的目的是維持移動絕對壟斷呢?我覺得可能有這樣幾個原因:
1 國資委嚴格的考核
可能有人不知道,三大運營商作為國企,每年需要完成國資委的考核。一般來說,每年增長10%是最基本的要求。對于收入較少的聯通電信,完成年增長10%的目標比較容易。但是對于年收入上千億的移動來說,利潤年增長10%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幸運的是,由于遲遲不發3G牌照,在長達8年的時間內,移動一度占據了超過80%的通信份額。就像滾雪球一樣,移動的利潤持續高速增長,年年順利完成國資委的考核,業內也往往用“奔跑中的大象”來形容移動。在3G牌照發放后,移動一度因為技術限制,增速有所放緩。但是聯通電信卻因為積弱已久,沒辦法迅速填補這份收入空白,這對于完成國資委的考核十分不利。為了促進移動的發展,工信部提前發放移動最需要的TD-LTE牌照也在情理之中。雖然自去年開始,中國移動的利潤破天荒的出現了首次月度負增長和年度負增長,但是隨著TD-LTE網絡的建成和競爭對手的缺位,移動必然會迅速恢復元氣,依靠手中巨額資金壟斷整個通信市場,進而滿足國資委嚴格的利潤考核。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9月29日13:20:26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3008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