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大招風,在中國大陸通行無阻的小米手機,這次在臺灣地區麻煩不斷。
從最開始涉及的“數據回傳”引發爭議事宜,到本次深陷臺灣公務員禁用漩渦,小米手機成為臺灣政治輿論中心,實在是有些無辜躺槍的味道,但也突顯出小米手機缺乏對臺灣政治環境的認識及準備。
讓我們把時針撥回到2001年。中國大陸從99年大使館被炸事件后猛然醒悟,從此幾年內在點穴戰、電子戰和信息戰方面迅猛發展。當時,臺灣地區軍隊為對付大陸這方面的戰力,于是在電子信息戰方面,規劃出“資安計劃”與“脈護計劃”。
所謂“資安計劃”說的技術信息安全計劃,目的就是防范中國解放軍通過計算機病毒侵入臺灣計算機系統,防止數據傳輸過程中遭到攔截的情況。這一計劃最開始是在軍隊、政府層面,主要包括通信、情報、信息、計算機應變等方面的實施,經過多年的發展,到最近幾年,臺灣終于要準備擴散到民間和企業了。
但臺灣當局尤為重視的這個“資安計劃”實際上推行并不順利,也一直沒有完全從軍方落地到民間和企業。本次小米手機在“數據回傳”方面的問題,恰好是該計劃中最為敏感的數據傳輸攔截。用大陸當紅炸子雞做典型借題發揮,讓多年以來的計劃落地,臺灣當局怎么會丟掉這一把柄?
不過,“資安計劃”的漏洞是,其雖然已做了多年計劃,但在手機認證安全方面,并沒有準備好具體的手機規范法規及認證程序。為了不落口實,被當做是只針對大陸地區的小米手機蘿卜坑,臺灣當局倉促之下決定對未來在臺上市的所有品牌手機,不管是蘋果、三星,還是華為、中興、聯想、HTC等手機,只要想在臺灣地區上市,都要進行資安認證。為了減小實施阻力,臺灣當局還計劃邀請各大廠商一起來切磋這個認證。
與此同時,臺灣當局對信息安全的管控遠沒有結束,特別是在移動應用程序方面。韓國的即時聊天軟件LINE成了第一個被封殺的工具。另外,公務員也被禁止利用WhatsApp、Facebook和微信等工具談論公事。當然,這里不得不提下斯諾登,他的解密讓各國政府及地區對計算機網絡安全、電子信息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警惕和防備,因此禁止公職人員利用流行應用談論公事、機要事,這樣的保密防范無可厚非。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0月5日15:34:08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3043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