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面向3G升4G、運營商大幅降低終端補貼、內外部轉型阻力和高管構架調整,傳統意義上的“中華酷聯”走勢完全不同:聯想上半年在3G市場庫存壓力較大,4G轉型稍慢;酷派第一季度希望依靠運營商全面沖擊4G,卻遇到了運營商補貼縮減;華為中國區手機業務基本上放棄了依靠運營商訂制的低端和入門級市場;而轉型期的中興在中國市場份額下滑明顯。與此同時,小米依靠數款紅米新品與渠道轉型,出貨迅速放量。vivo、OPPO等公開渠道控制力較強的手機企業今年則獲益豐厚。
根據賽諾最新數據,2014年10月,國內手機市場份額前10位分別為三星(13.3%)、聯想(10.7%)、蘋果(9.5%)、華為(8.5%)、酷派(7.7%)、vivo(6.4%)、OPPO(6.1%)、小米(5.0%)、金立(2.7%)、中興(2.3%)。前七大品牌市場份額差距不大,而傳統意義上的“中華酷聯”格局已經瓦解。
2、國際品牌份額持續下滑。業內曾預計在4G產業升級初期,國際品牌依靠產品、技術、國際市場、供應鏈等優勢會搶跑4G市場,但隨后的變化完全超出預料。三星對中國手機4G市場發展速度、運營商補貼、渠道變化等發生了一系列誤判,導致3G手機積壓嚴重,
前三個季度幾乎都在忙于甩貨和安撫渠道。今年1月三星國內市場份額還接近20%。今年10月已跌至13.3%(賽諾數據),對于三星來說可謂損失慘重。
IDC最新發布報告稱,預計2015年中國國內智能手機銷量將達到5億臺。聯想、小米、華為、中興、酷派等本土廠商將瓜分中國市場85%的銷售量。這也就意味著,蘋果+三星的市場份額將下滑至15%以內。按照蘋果近年來比較穩定的8%左右份額來看,三星2015年國內市場份額將被幾家國產手機品牌所超越。
3、國產手機品牌力遭削弱。從長遠來看,這場新千元機大戰將價格戰降至600元甚至400元價位段,對國產手機品牌成長將會產生傷害。以紅米為例,雙十一期間小米70%以上銷量都為紅米系列,除了出貨量,紅米對小米的品牌能力、“發燒”理念、出貨均價都已形成沖擊。
而國產手機企業在競爭中也逐漸認識到這一點,榮耀從華為品牌體系獨立運作后,又針對千元以下價位段分拆出來了“暢玩”品牌。酷派大神品牌、聯想醞釀推出的新品牌也都在延續這一方向。不過,紅米系列放量是為了擴大MIUI裝機量,小米生態和資本市場都將由此獲益,其他國產手機品牌在大打價格戰,增加市場份額同時,需要考量的問題還有很多。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2月6日13:50:49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3435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