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國內4G套餐外流量資費高是正常的,因為“大量用戶及流量還都在2G和3G網上”。業內普遍認為,4G流量的成本是3G的1/4~1/3;等到“4G用戶多了,流量資費自然就降下來了”,付亮說。
流量不夠用,4G起步晚是關鍵
如果現在4G流量資費下降,從而讓用戶得以“敞開了用”,那么國內運營商又是否能夠這樣做,比如像日本軟銀那樣實現4G包月呢?
付亮向本刊記者表示,目前還無法實現這一點,因為“用戶使用的流量增加,運營商的成本也會相應增加”;而且其頻段資源也有限,否則會影響其他用戶的體驗。“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我們通信技術的發展比那些領先的國家晚了很多。”他說。
今年11月初,工信部發布的第三季度電信服務質量通告顯示,中國月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為186MB,而日本早在去年年底就已達到了1.87GB(據思科數據)。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通信戰略部副總監陶旭駿認為,這是由于中國3G、4G起步晚,滲透率太低。他向本刊介紹說,如今日本的3G滲透率是100%,4G滲透率超過50%;而中國的3G滲透率還不到50%,牌照發放比日本晚3年的4G其滲透率更是不足1%。
“我們的技術并不比其他人差。
”陶旭駿說。自去年12月4G牌照發放以來,到今年10月底中國移動的4G用戶數已突破5000萬,而日本最大的運營商也是在日本最早推出4G服務的NTT DoCoMo,在最初一年內發展的用戶數才僅僅突破100萬大關。上個月,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曾表示,到2018年中國4G的滲透率將達到25%~30%。
“別的國家4G上能做的,三四年之后我們都會看到的。”付亮如此展望道。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2月30日18:20:59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3589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