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辰出新:殺出1999紅線的小米能否翻身第1張圖
小米在上周舉行了2015年第一場新品發布會,早在發布會之前各方消息均指出此次發布的產品將會是一款旗艦機型,但可以說是猜中了開頭沒有猜中結尾,不但有新品,在價格上也帶給大家不小的驚喜 ,不過小米此次提價能否得到用戶的認可,作為“屌絲”時代的產物能否憑借提價成功翻身,這里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推辰出新:殺出1999紅線的小米能否翻身第2張圖
小米Note售價2299元起步
不知道當時有多少人在聽到新品名稱就叫小米Note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了三星,就像蘋果在2014年推出iPhone 6 Plus之后市面上也瞬間多出了好多名字帶Plus的機型。當然或許你會說Note一詞小米早在紅米上就用了,但當小米和Note這兩個詞組合到一起的時候似乎還是預示著很多的不一樣。
回顧此次小米新品發布會,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小米Note在售價上的突破。曾幾何時,小米以1999元的售價殺入手機市場,也是從那時起正式掀起了手機圈的價格戰,在之后的數年當中小米一直以發燒為品牌理念推出1999元價位的頂配旗艦,直到在2014年小米4的發布,雖然定價同樣為1999元,但雷軍一改往日風格在發布會上更多的時間都在談論產品工藝,如今看來似乎也是在為之后產品的溢價進行鋪墊。
小米4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
在近一兩年當中,不少國貨品牌手機都曾經試圖走出價格戰的怪圈,不過最終真正能夠支撐起品牌溢價的廠商并不多,如今當我們談論起3000元價位國產手機時被提及最多的還是OPPO、vivo等依靠多年線下渠道獲得不錯用戶口碑的品牌,互聯網品牌手機由于其本身就是一個新鮮事物,加上價格戰給消費者帶來低價高配的慣性思維,單憑產品很難支撐一定的品牌溢價。
記得之前曾有人說過,小米手機一旦殺出1999元的紅線將會失去一多半用戶,畢竟對于當初的小米來說堅定不移的走低價高配路線才是其品牌精髓所在,而如今小米Note起步價已經突破2000元大關,雖然業內普遍看好,但產品是否能夠獲得認可還是要靠出貨量說話,那么問題就來了,之前習慣了以不足2000元的價格來買一部頂配手機的消費者還愿意為配置并不頂級的小米Note掏錢買單么?
比小米4貴出的300塊錢到底用在哪兒了?小米Note與小米4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外觀設計,在多家廠商推出了2.5D弧面玻璃面板手機之后,我們在小米Note身上也看到了這樣的設計,雖然并沒有再提鋼板的事兒,但終歸算是外觀上的一大亮點,也算是對小米4的一種傳承。其次就是在基礎版和高配版均有搭載的Hi-Fi方案,不過我一直認為在手機上談Hi-Fi這事兒多少有些不倫不類。
我一向不贊同靠提升配置來實現產品溢價的套路,況且從小米手機誕生的那一天起,對于國產品牌而言這條路就已幾乎被堵死,所以小米Note甚至是搭載驍龍810的小米Note高配版都不完全能夠算是其提升售價的理由。
其實經常關注小米手機的網友一定都能夠多少了解其產品套路,早在小米3發布之時,距離產品上市之前的空窗期小米2S一度賣瘋,此次的兩款產品也不免有立小米Note高配版賣小米Note之嫌。為什么這么說?從產業鏈角度來看,驍龍810并未像現階段的驍龍801一樣普及,實際情況是驍龍810由于其綜合性能是目前頂級水準,在發熱方面還有待完善,這也是目前很少有廠商急于跟進的原因。另一方面是采購價格居高不下,因為并沒有達到足夠大的出貨量級,無法實現成本均攤,采購價格高也倒是情理之中。
但無論如何,小米提價也僅僅是時間問題,對于目前國內的行業發展來說,陷入無休止的手機價格戰只會延緩企業和產品的創新能力,對此國內廠商大多采用兩種方式來讓自己脫身,一個是推出子品牌產品來覆蓋本身沒有覆蓋到的價格區間,加強品牌自身競爭力,另一方面就是在保證現有低價產品的同時打造品牌生態圈來提升部分產品溢價,最終實現多價位區間的產品覆蓋。
小米則屬于后者,經過后期的多次并購以及入股,小米目前的產品已經設計家電、醫療、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雷軍也在此次小米Note發布會上透露出了在這一方面的野心,意欲通過多領域產品來實現小米軟硬件生態圈。
此次發布小米Note可以說是將小米原本的產品路線完全打亂,但之后的小米手機正代該以怎樣的姿態發布,是通過產品差異化來將用戶細分或者更大膽的預測是否會砍掉以小米X來命名的產品線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當然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誰會在乎你生不生態圈,以前買小米就是因為性價比,提升售價之后還能不能像之前一樣被大眾接受是個問題,況且在2000元內價位產品不乏強手,小米Note配置并不具備絕對優勢,恐怕最終仍會落到降價的境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