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Face ID在重蹈Kinect覆轍

科技評論816閱讀模式

以玩家觀點看,Face ID的紅外偵測技術與Kinect如出一轍,只不過前者的注意力全放在受測者臉部,后者要照顧到人體各部位。
兩者的技術淵源一致:蘋果于2013年收購的以色列3D傳感器公司PrimeSense之前與微軟合作開發過Kinect。觀點:Face ID在重蹈Kinect覆轍

蘋果于2015年又收購了專精于面部捕捉的FaceShift,結合PrimeSense不斷優化的小尺寸傳感器,小到足以塞進iPhone X的劉海里,這才有了Face ID。
用于客廳環境的Kinect其本意是取代手柄按鍵,營造更豐富的直覺體驗,就像手指的觸摸動作取代鼠標和按鍵那樣——但觸摸未能完全取代鍵鼠,將來也不會;Kinect下場更慘,微軟已絕口不提,就像這件東西不曾存在。
想顛覆用戶的操作習慣,新事物必須足夠可靠。對玩家來說,最可靠的輸入形式就是按鍵,無論采取何種姿勢,其回饋結果與期待一致;可惜Kinect未能做到這一點——遲滯、不可靠,對應用環境要求過高,導致玩家新鮮一陣后便束之高閣。
面部識別技術用在大規模監控以及公共服務方面是比較合適的。它屬于非接觸式識別,不干擾公眾活動,用于公共場所不存在衛生和磨損問題。而手機是個人物品,在手機已牢牢掌握在手中的情況下還要抬起來深情注視一眼,似乎有些多余,而且只認一張臉。
如果注視能解決問題倒也不失為一種新鮮體驗,可惜演示時就出了岔子。Kinect在響應速度和精準程度上無法達到重度玩家最起碼的要求,因此它失敗了。如果Face ID不能在便利性方面超越Touch ID,它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不要扯什么五萬分之一和百萬分之一,蘋果推廣Touch ID時說過這東西(竟然)有五萬分之一錯誤率嗎?為什么iPhone 8堅持使用錯誤率高19倍的Touch ID?將來屏下指紋識別成熟了,蘋果會不會走回Touch ID的老路?
Face ID是蘋果設下的技術壁壘,非因其便利性,而在于足夠復雜,其它廠商無法模仿。可以想見蘋果早已申請大量相關專利,令競爭對手不敢逾越雷池一步。
微軟當初對Kinect寄予同等厚望,不惜以銷量為代價捆綁銷售,可最后還是回到拼機能的老路上來。
另辟蹊徑不一定意味著這條路就是對的,而是因為它不好走。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7年9月14日18:38:10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61938.html
網站建設

給數據庫做分表處理

對于WordPress數據庫的posts文章表很大,怎么優化是個頭疼的問題。想到了分表就想嘗試下。做個記錄。原創記錄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優化WordPress數據庫中的posts表,可以從以...
科技

三折秒殺!京東年貨節正式啟動

明天,1月10日,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今天,1月9日,20點,京東正式啟動了一年一度的年貨節大促活動,各種優惠促銷紛紛開啟。京東官方也奉上了京東超級秒殺日必買清單,不少產品半價,有的...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

拖動滑塊以完成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