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安卓已經邁入了第九個年頭,明年就要迎來十周歲了。在產品日新月異的業界,安卓已然是不折不扣的老兵。在這近十年間,安卓進化巨大,從功能的角度來說相比競爭對手更加無可挑剔,而設計也用上了飽受好評的Material Design。可以說,安卓已經是最完善的手機系統之一了。
安卓在近十年的進化中,增加了很多新功能,不過與此同時一些經典的設計也被淘汰,變成了安卓玩家們揮之不去的回憶。那么安卓有哪些現已消失的經典設計?這就一起來盤點一下!
菜單鍵
如果你是一名安卓老玩家,應該對安卓的菜單鍵印象深刻。在早年,安卓系統按鍵是最經典的三大金剛,分別是返回鍵、Home鍵以及菜單鍵,絕大多數的App都需要用菜單鍵來呼出更多功能。然而,三大金剛鍵現在已然改朝換代,菜單鍵被多任務鍵取而代之。
安卓的這一改變主要發生在安卓4.0時代。在安卓4.0中,Google為安卓引入了Holo Design界面設計語言,App的菜單功能被移動到了Action Bar,也就是App頂欄的三個點。到了Material Design時代,這一布局被繼承了過來。既然屏幕中有了菜單按鈕,就不需要系統菜單鍵了。而且安卓越來越重視多任務的體驗,菜單鍵最終被多任務鍵取而代之。
當然,如果你現在一定要用菜單鍵,也是有辦法的,例如某些ROM就可以自定義虛擬按鈕,把菜單鍵調出來,只是這菜單鍵在很多App當中已經無用就是了。最近安卓8.0還出現了一個疑似菜單鍵歸來的設計,但Google隨后表示這只是Bug,看來菜單鍵的確已經再無重見天日之時了。
Holo界面
這是從安卓4.0開始全面引入的安卓界面設計(安卓3.0只引入平板系統),帶來了史無前例的安卓UI變革——例如上文提到的菜單鍵的消失,就出現在Holo設計上位之時。在Holo設計出現之前,安卓的界面可謂是粗糙不堪,毫無設計可言,被很多人看作是對iOS的粗暴模仿。Holo界面的引入,令安卓終于有了獨特的設計風格。
Holo界面雖然并不華麗,但卻很有品位,甚至顯得比iOS當時的擬物風設計更加現代。Holo設計強調大內容塊(例如卡片)和簡約、有秩序的布局,現在安卓上的很多經典元素依然傳承于Holo,例如漢堡菜單、界面滑動到底的動畫等等。最重要的是,Holo設計帶來了標準化,這令很多安卓App不再是iOS應用的簡單移植,而是按照安卓的設計規范來開發,安卓終于有了自己的視覺風格。
Holo界面來頭不小,它的設計思路傳承自WebOS,Google挖角了WebOS的設計師Matias Duarte,令Holo設計得以大量使用WebOS的理念。WebOS卡片式多任務、拉扯通知即可呼出通知中心等設計,在Holo設計乃至此后的安卓界面中,都育著很高的上鏡率。
不過,Holo設計也存在很多缺點,例如內容密度偏小,操作并不是那么的順手等等,Google在安卓5.0以后推出了視覺設計和交互邏輯都更完善的Material Design,Holo遂被取而代之。無論如何,Holo界面見證了安卓發展最為迅猛蓬勃的4.X時代,它最后被淘汰的結局,也算得上是功成身退了。
U盤模式
很多朋友看到這里就會有疑問了,安卓不是一直都可以當U盤用嗎,為什么說U盤模式是安卓消失不見的經典設計?其實現在安卓能當U盤用,和之前安卓的U盤模式壓根就不是一回事。你有細心觀察的話,應該會知道現在要把安卓當U盤得選擇“MTP模式”,而不是以前的“USB大容量存儲設備”模式——這才是真正的U盤模式。
兩者有什么區別呢?簡單來說,以前安卓的U盤模式會把安卓機的存儲空間直接掛載到PC系統上,令安卓的存儲空間化身分PC系統中的一個磁盤分區,操作起來和U盤是沒有什么區別的。而現在的MTP模式,并不會把安卓的存儲空間掛載為PC磁盤分區,而只是通過MTP協議來傳輸數據。這兩種設計的用戶體驗,有著巨大差異。
首先來說說U盤模式的優點。由于直接把存儲空間掛載為PC盤符,所以你可以在PC上隨意瀏覽修改安卓機內的文件,傳輸速度也很快,下載軟件也能直接把東西下載到安卓機當中,不需要下載到本地再復制。但U盤模式帶來的問題也挺影響用戶體驗的,當你把安卓當U盤的時候,安卓系統就讀取不到機內文件了,而且一旦安卓使用的是PC認不出的磁盤格式,例如ext4等,PC就無法讀取安卓的存儲空間。
與之相比,MTP模式兼容性更好,只要PC支持MTP協議,無論安卓使用怎樣的磁盤格式,都可以讀取數據。雖然MTP速度慢,但PC和安卓都能同時操作機內文件,而且也更加安全,PC無法對一些安卓的關鍵數據進行修改。例如PC感染了病毒,病毒就難以通過MTP順藤摸瓜去破壞安卓的文件。
當然,MTP的不便之處就是不能直接修改文件,需要先把文件拷貝出來在進行操作。對于用戶來說,MTP顯然更不容易出問題。因此,性能更強的U盤模式被淘汰也在情理之中了。
App移動到SD卡
在早期的安卓中,普遍可以使用SD卡進行擴容。盡管App默認并不是安裝到SD卡當中,但可以通過系統本身功能,或者App2SD之類的小工具,把App移動到SD卡。早期一堆安卓機自帶容量只有4G,因此對于一些體積較大的App例如游戲,把App移動到SD卡意義還是比較重大的。
不過,在安卓6.0以后,Google徹底拋棄了該功能。盡管仍有安卓機支持SD卡擴展,但現在你只能把音樂、視頻、照片等數據儲存到SD卡當中,App就只能裝在機內空間、無法移動到SD卡當中了。Google的這一設定可能是基于穩定性和安全性考慮,SD卡的質量良莠不齊,索性就把App限定只能裝在機內空間,用上SELinux加密,大大降低了設備出問題的概率。
Google拋棄App移動到SD卡這一設計,或許也有考慮安卓機容量進化的因素。現在,連16G的容量都已經接近淘汰,不少安卓機起步就是32G。因此,這個設計被拋棄,也算是合情合理吧。
安卓系統仍在高速發展,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功能加入系統當中,同時或許也會有大家熟知的設計走向消亡。你對安卓未來的發展有什么期望?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