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或視頻能挽救Facebook們嗎

科技評論1,562閱讀模式

北京時間6月21日凌晨,Facebook在美國總部門羅帕克舉行新產品發布會,為旗下照片分享應用Instagram推出視頻分享功能,可讓用戶創建3-15秒的短視頻。該功能自帶13款濾鏡,配備防抖技術“Cinema”。
除此之外,近期關于社交網絡的新聞和事件不算太多。這對社交網絡來說顯然不是好事情,但是作為觀眾,反而使得我們有時間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社交網絡的現狀。
社交網絡誕生之初,就有研究者借鑒社會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把這些網絡劃分強關系網絡和弱關系網絡。強關系的特點是用戶之間聯系緊密,互動頻率高,功能上以維持老朋友為主,典型代表是國外的Facebook和國內的開心網、人人網;弱關系相反,功能上以結識新朋友、獲取新信息為主,典型代表是國外的Twitter和國內的微博。
一. 強關系網絡的困境
近期的許多事實表明,強關系網絡的發展進入迷茫期,國內外皆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Facebook被多家唱衰。從2011年開始,青少年正在逃離Facebook的報道就開始出現。至2014年4月底,數據統計表明Facebook在英國和美國的活躍用戶均在以每月百萬量級的數目下滑。以至于6月2日知名評論人Bob Lefsetz撰文稱“Facebook就是給老年人玩的”。 最近正在鬧離婚的默多克老先生則在Facebook上市一周年之際的5月18號語重心長的說:“大家快來看Facebook啊!用戶的停留時間正在嚴重下降,你們可不要學砸在我手里的MySpace啊。”國內方面開心網和人人網的衰敗早已是不爭的事實,無需再引用報道佐證。
強關系社交網絡的發展注定不會一直順遂,這是由人們的社交心理和最低成本動機決定的,觀察以Facebook為代表的強關系網絡,可以發現它們正在遭遇以下瓶頸:
1)圈內同質化嚴重。由于強關系圈內的成員必然具有某種生活、工作或興趣上的強聯系,所分享的話題難以超越圈子本身的屬性,時間一長要么無話可說,要么天天說同樣的話,用戶的新鮮感喪失殆盡,厭倦感隨之產生;
2)原創內容數量下降。大部分的普通用戶很難持續生產高質量的內容,因而轉貼成為最低成本的交流方式。據Facebook自己的研究,信息在其平臺的傳播更加依賴于弱關系而非強關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
3)過強的社交關系引發社交焦慮。用戶喜歡分享,但不意味著希望任何人都看到他的分享。青少年逃離Facebook,原因除了感覺到Facebook不酷之外,還在于對父母“監視”、同學競爭的焦慮。

4)負面心理導致氛圍壓抑。今年2月份德國的一項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人們在瀏覽Facebook后感覺心情更糟,對生活更加不滿。這種情況源于看到好友赤裸裸顯擺貼后所引發的嫉妒心理,其結論是:“用戶時常感覺Facebook氛圍壓抑,長期來看,這會危及這個社交平臺的持續發展。”
二. 為什么會這樣?
問題的核心在于社交關系的價值。通過網絡平臺和朋友們保持便捷聯系、分享生活瞬間確實具有很高的價值,但這種價值只存在于心理層面。獲得最初的滿足感之后,朋友們沒有興趣再看你嘮叨,你也只能把這些內容作為自己的生活記錄(對,就是timeline!),這就完全脫離了社交網絡的初衷。對于強關系社交網絡來說,其中人際關系的價值是隨著時間下降的。或者說強關系網絡著重于維護存量,難以產生增量,時間和負面因素卻會損害存量。
反觀Twitter、微博等弱關系網絡就沒有???似問題(當然它們也有自己的問題),這是因為在產品的設計上,弱關系網絡與強關系網絡具有完全不同的初衷。弱關系網絡著眼點于信息的有效傳播,社交關系只是促成這一目的的工具。因此弱關系網絡普遍展現出較強的媒體屬性,在媒體中內容為王,內容可以創造新的價值。至少在理論上弱關系網絡更容易為用戶帶來關系與價值的增量。
強弱關系關注重點的分野并非理論上的分析,Facebook和Twitter創始人的言論早已揭示出他們的不同理念。扎克伯格認為社交是一切的中心,威廉姆斯認為內容才是。深層次看,這種分野背后是截然不同的哲學:事物的定義源于內在還是外部關系?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區別會愈加明顯。
尤其具有說服力的是強關系網絡的一個反例——LinkedIn,該公司連續兩年被福布斯評美國增長最快科技公司,其未來三至五年的每股收益預期年增長率高達51%。LinkedIn的成功源于它對職場社交關系價值的挖掘,使得自身成為一流的企業招聘平臺。饒是如此,它4月份還收購了新聞閱讀應用Pulse,并通過一系列產品設計,展現出增強媒體屬性的強烈企圖。
三. 圖片或視頻分享能挽救Facebook們嗎?
圖片應用和圖片社交是近期的熱門話題,各個社交網站紛紛加強這方面的投入,甚至準備更進一步向視頻分享發展。漂亮的圖片應用確實會降低內容生產成本,提高用戶黏度,然后呢……沒有然后了。原因很簡單,強關系社交網絡的問題不在于用戶黏度。把用戶黏住只對運營公司自己有利,它可以更多依靠流量獲得更多收益,卻依然無法提升用戶自身及社會關系的價值。 事實上,圖片分享的大面積流行只會降低內容的質量。“喀嚓”一聲,一切都有了。不用敲鍵盤、不用思考,高質量的內容從哪里來?從攝像頭來嗎?
Tesla的埃隆·馬斯克曾對此發表意見:“對于圖片分享之類的apps,我并不是看不起它們。有許多東西能夠帶來很少量的價值,有大量的人們在使用,這樣就會以某種形式累加起來。和朋友、家人分享是很棒的一件事;如果這一點意味著一家公司有非常高的價值的話,那么好吧。但我認為真正偉大的是如果那些(做圖片分享的)人能夠進入其他領域,發揮他們的才華。”Twitter的威廉姆斯更逆其道而行,把注意力轉向了文字,甚至是長篇文字。在威廉姆斯的新玩意兒Medium.com中,“為質量而非為流行而優化”才是產品的重心。
從這個角度來看,圖片應用不過如同之前的社交游戲、時間線一樣,是Facebook們把用戶摁死在網站上的一個努力。這個努力的最大價值很難超過圖片流量給網絡造成的負擔。一日不重視高質量的原創內容,一日不能增加用戶的實際價值,強關系社交網絡就只能在求關注、求合體的康莊大道上疲于奔命。
四. 社交與內容
社交與內容的關系不是一個新話題。從早期的BBS和MailList, 到后來論壇、博客以至于當前的社交網絡,這個問題貫穿始終。分享與互動本身就是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特征,分享的是內容,互動形成關系。
早期論壇的興衰無疑都遵循這樣一個路線:先有高質量的內容形成內容網絡,吸引來大量用戶。大量用戶建立緊密的圈子形成關系網絡,關系網絡反過來殘害內容網絡。于是內容質量下降,論壇價值淪喪,用戶逐漸逃離。博客大潮到來,內容控們倒是得到一個清靜自在、我行我素的內容生產環境。只是這個環境幾乎完全摒棄了社交,寫的再好也沒人來看,看了也沒人理,理了說的也是廢話,怎么辦?接著逃吧。
作為媒體屬性極強的新浪微博,事實上也經歷了“社交 V.S. 內容”的掙扎。早期新浪為了吸引用戶,采用的是以社交為主的發展路線,對于內容側重于投其所好,質量是絲毫不關心的。因此迅速發展壯大的新浪微博也迅速遭遇發展瓶頸,加上微信的沖擊,不少用戶逃離。好在新浪作出了一定的調整,大號的清理、平臺關注度的降低,反而使得微博的內容開始沉淀下來,利用微博做真正有價值事情的人逐漸增加。
社交網網絡的社交只是基礎,真正的價值在于UGC。如果UGC只對發布者自己有意義,對于提升他人和關系價值無意義,那么社交網站的困境就無可避免。 如果非要選擇的話,我想大部分人更愿意停留在好內容(當然是自己喜歡的好內容)的清靜網站,而不是光有朋友沒有內容的嘈雜場所。
五. 對于新媒體的啟示
幾乎所有以網站、App形式運營的新媒體都采用了內容+互動的運作形式,信息雙向傳播。以虎嗅、鈦媒體、雷鋒網等為例,其結構事實上是論壇+博客的融合。相對而言,博客是主線,份量更重一些。在推廣方面,這些網站都充分利用社交網絡(如微博、微信)來宣傳和引流。這樣圍繞網站就形成了四個圈子:1)編輯圈;2)作者圈;3)評論者圈;4)讀者圈。一篇源于作者圈的稿子通過編輯圈的審核、加工進入評論者圈和讀者圈,再經過編輯圈的推送進入更廣泛的評論者圈和讀者圈。經過這一系列的運作,稿件質量和受眾數量都有保障。加上普遍瞄準專業領域,發力集中,新媒體的成功絕非偶然。
在這四個圈子里,編輯圈本身就是強關系,而作者圈、評論者圈內部及其之間,以及編輯圈與作者圈之間,均易形成強關系。前述經驗表明,過強的關系往往會帶來內容質量下降的隱患。而其中的要害在于編輯、作者圈強關系和評論者圈強關系。如果編輯對于熟悉的作者放寬質量要求,而評論者們集體黨同伐異,作者質量的下降和用戶的流逝招之即來, 揮之則難去。新媒體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需要從制度安排和產品設計的角度防止這兩個過強關系的形成,或對其負面作用予以限制。這或許是強關系社交網絡給新媒體帶來的最大啟示,也是值得所有媒體探索、創新之處。
六. 結語
唱衰強關系社交網絡并不意味著預言其崩潰,甚至也不意味著其發展馬上就會停止,因為維持朋友、分享生活自有其價值。只是這一價值的可持續性只取決于網站取悅用戶的能力。如果脫離了內容,單純從應用層面討好用戶,發展道路注定一路艱辛。在通過社交關系聚攏用戶之后,如何創造價值增量,讓用戶有超出預期的收獲,可能是所有UGC網站都必須正視的問題。
(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6月21日10:20:30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8130.html
網站建設

給數據庫做分表處理

對于WordPress數據庫的posts文章表很大,怎么優化是個頭疼的問題。想到了分表就想嘗試下。做個記錄。原創記錄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優化WordPress數據庫中的posts表,可以從以...
科技

三折秒殺!京東年貨節正式啟動

明天,1月10日,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今天,1月9日,20點,京東正式啟動了一年一度的年貨節大促活動,各種優惠促銷紛紛開啟。京東官方也奉上了京東超級秒殺日必買清單,不少產品半價,有的...
生活道理

熬夜如何改變了我們的身體

熬夜的危害有很多,如:經常感到疲勞,免疫力下降:人經常熬夜造成的后遺癥,最嚴重的就是疲勞、精神不振;人體的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感冒、胃腸感染、過敏等等自律神經失調癥狀都會出現。 頭痛:熬夜的隔天,上班...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

拖動滑塊以完成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