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蘋果親口承認,為了防止因為電池老化帶來的自動關機問題,舊款iPhone的運行速度被官方限制。
這一消息給業界帶來了軒然大波,不少媒體指責蘋果在通過這種方式來促使用戶購買新手機。
而在輿論的發酵中,蘋果也遇到了一系列法律層面的麻煩。
目前的最新態勢是,在美國加州、紐約州等地區,8起針對蘋果的集體訴訟已經被各聯邦法院受理;類似的訴訟也已經在以色列發起。
降低舊款iPhone運行速度的做法,技術上是合理的
蘋果官方在12月20日的官方聲明中稱,在寒冷溫度、電量不足或者長期使用這三類情況下,鋰離子電池滿足峰值電流需求的能力下降,從而引發電池自動關機;而為了避免自動關機,蘋果在系統中對包括iPhone7在內的舊款iPhone增加了一項峰值限制功能(也就是性能限制)。
這被批評者解讀為,蘋果故意降低了舊款iPhone的速度,目的是刺激讓用戶購買新款iPhone。
一個需要思考的基本邏輯是:如果蘋果的用心真的如上述批評者所言,或者說蘋果真的在欺騙老用戶,那么蘋果為什么要把舊款iPhone運行速度變慢的真相說出來?如此一來,人們也許會換新手機,但是,這款新手機不會是iPhone——這絕不是蘋果想要的結果,蘋果也不會如此故意地砸掉自己的招牌。
蘋果在官方聲明中的說法是:
我們的目標是為客戶提供最好的體驗,包括整體性能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聽起來非常官方,甚至有點虛偽,但對于蘋果而言,延長設備壽命這件事并非是虛言——別忘了iOS 11目前還在支持2013年9月發布的iPhone 5s。
設備的壽命得到延長,電池的損耗是必然的;而由此帶來自動關機的風險也是客觀存在的。也許對于蘋果來說,一款舊設備能夠穩定地運行(雖然慢了點),也許比這款設備無緣無故地出現自動關機的情況,更能給用戶以安全感。
其實在2016年年底,包括iPhone 6、iPhone 6s和iPhone SE在內的多款機型就出現了意外自動關機的問題,隨后蘋果宣布了一項針對部分iPhone 6s機型的電池更換計劃,但仍有許多其他設備面臨意外自動關機的情況。
后來,在推送了新的iOS10系統更新之后,上述幾款機型的意外關機問題才得到解決。
那么蘋果究竟錯在哪里?
蘋果消除運行高峰以保護舊款設備的措施,在技術上來看是合理的,但這并不意味著蘋果的做法沒有問題。
作為一個商業公司,蘋果沒有給予用戶以知情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這可能是它最受詬病的原因。
一個更好的做法也許是,蘋果應該在iOS操作系統中加入一個普通用戶可見的電池壽命監測機制。
這個機制應該能夠直觀地告訴用戶手中設備的電池損耗情況,并在合適的情況下給出更換電池的建議,并說明緣由;當然如果用戶選擇不更換電池,那么iOS可以隨之提供一個可以讓舊款設備穩定運行(即避免意外自動關機)的選項。
無論如何,蘋果不可能、也絕不應該蠢到直接建議用戶去更換一臺新設備。
可惜,蘋果沒有這么做,而是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幫助用戶做了他們一不定愿意做出的選擇。
盡管在結果上的差異不那么大,但消費者卻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來自蘋果的傲慢和冒犯,乃至欺騙。
這不是蘋果的“初犯”了
其實,蘋果對舊款設備的這一做法,很容易讓雷鋒網聯想起此前它在iO S11的設計上“強行”為用戶著想的行為。
當時大量用戶吐槽稱,iOS11的控制中心根本無法關閉Wi-Fi和藍牙,只是斷開了相應的連接,但設備依然會搜索信號和自動連接,并在凌晨5點再次打開。
在雷鋒網看來,這并不是一個iOS 11的Bug,而是有意為之。當用戶在控制中心斷開Wi-Fi連接時,iPhone其它需要用到Wi-Fi的功能,如AirDrop、AirPlay、Wi-Fi輔助定位,仍然可以正常運作。
同樣道理,藍牙的連接斷開,但藍牙本身還可以提供輔助定位等功能。
蘋果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它認為用戶只需斷開Wi-Fi和藍牙即可,而不用真的完全關閉,其它功能還可以正常提供;而如果用戶真的希望完全關掉,在設置里關掉就行。
也許在蘋果看來,這樣做是為了更好的體驗。但有不少用戶認為這種設計違反了直覺和使用習慣,因此是反人類、無法理解的。
電子前沿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也撰文表示:
“這其實是一個如何更好地和用戶溝通的問題,給用戶選擇,讓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設定。”
當用戶覺得蘋果已經幫自己做出選擇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被操縱乃至被欺騙的感覺。這次的電池門事件,也當作如是觀。
蘋果還懂用戶嗎?
目前,對于用戶在美國發起的8起集體訴訟,蘋果還沒有任何回應或評論;這符合蘋果一直以來的處事風格。不過雷鋒網在這里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蘋果為什么要替代用戶做選擇?
其實在過去,蘋果幫助用戶做出了很多選擇,比如說初代iPhone的觸控操作和不可拆卸電池,iPhone 4上的雙面玻璃……這些功能中有些是用戶一開始難以接受的,但更多的是受到熱捧。因為從總體上來看,它們真正迎合了用戶的潛在需求,盡管用戶自己并不知道。
正如喬布斯的那句名言:
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
的確,喬布斯在世的時候,蘋果能夠洞察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并推出了消費者喜愛的產品。但真正的問題在于,從喬布斯離世到現在,六年多已經過去了,而蘋果還是當年的蘋果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