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級書法家邁克爾·蘇爾(Michael Sull)最近寫了一本書,想要為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提供一種學習美式花草體的工具。“我要推廣美式花草體,讓人們能認識這種字體,并鼓勵人們去學習這種字體,讓兒童和成年人都使用這種字體,讓他們重新找回人類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蘇爾說道。“人們一直都會沉思有關書寫的問題,并從中獲得個人的樂趣,我認為這是一種寶貴的人類特征,不應被科技所吞噬。”
“作為手寫世界里美麗藝術的倡導者,我正在繼續造訪各個學校,向學生們展示書法藝術,為兒童和成年人都開辦當地書法課程,在全國范圍內教學、演講和進行指導。”國際大師級書法家和書法教師協會成員、對筆跡分析很感興趣的凱西·米里西(Kathy Milici)說道。
■被擊倒卻并未出局
從根源上來說,手寫及其他相關活動之所以會被視為過時,是因為情況確實如此。如果你把古時候的手寫文字與不斷發展中的下一代技術做個比較的話,那么就會發現,毫無疑問后者更有效率也更加普及;也就是說,數字勝出,而手寫被擊敗。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在鍵盤上打字,因為打字比手寫更容易,而且也更快;與此同時,在線通信也比通過手寫進行的溝通更快,而且人們能通過在線通信的方式做到更多事情, 比如說可以插入一張GIF圖片,或是在一封信函中附上一張電子表格等。但據專家指出,效率和數據傳輸并非手寫的全部問題所在。
“從更大意義上來講,手寫的問題不僅僅在于信息傳遞這個主題。”蘇爾說道。“但是,隨著‘即時通信’需求的不斷增長,手寫這種溝通方式其他與‘人類’有關的部分也幾乎都被忘卻了。”
手寫和書法作為一項科目在學校里被忽視,教育體系可能應該也要負上部分責任,因為教育體系忘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閱讀——這是人類在早期年代里發展出來的最受人尊崇的技能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們在紙上寫字的能力。“大多數教師都不知道字母是如何發展演變而來的。”里德學院(Reed College)下屬道格拉斯·庫里紀念藝術館(Douglas F. Cooley Memorial Art Gallery)的書法項目協調人格雷戈里·麥克諾頓(Gregory MacNaughton)說道。“在基本讀寫能力的教學中,有關字母的學習、字母是如何形成的、筆畫順序以及字母的形狀,還有通過實際的書寫活動來將其具體表現出來,這都是非常重要的發展里程碑。”
雖然麥克諾頓對有些教師在這個問題上沒有采取充分行動的立場提出了指責, 但他稱其并不對手寫文字的未來感到擔心——麥克諾頓稱其看到人們擁有一種強烈的傾向,那就是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出美麗的東西,并認為這是個好跡象。“攝影技術的發明曾被人鼓吹為將會終結繪畫藝術,但無論是繪畫藝術、平版印刷術還是銅版雕刻都好,這些藝術形式有沒有就此消亡呢?”事實顯然并非如此;實際上,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生前曾在里德學院學習過書法,而正是這段經歷啟發他設計了蘋果商標的字體。
雖然幾乎全部有形的事物都能找到數字解決方案,但存在一種可能性是,這實際上會有利于手寫。“隨著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日益增多,我認為(自我表達和留下自己印記的)需求正在變得更加強大,而不是更加疲弱。”克里滕登說道。“雖然電子郵件對于快速回復和企業通信來說是很好的,但我不認為電子郵件有一天將會取代手寫,因為它們所滿足的并非同樣的需求。”比如我,我們有理由手寫生日和祝福卡,因為我們獨有的筆跡會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格里姆也同意,手寫的衰落所帶來的結果很可能是有爭議的文件減少,但他認為手寫遠未過時。“我認為,我們一直都會有解決一些事情的需要,比如說遺囑、財務條款、支票及其他需要簽字的法律文件的偽造問題; 而且,人們也一直都會用鋼筆和鉛筆匿名手寫一些東西,例如涂鴉、恐嚇他人的言論、自殺遺言、不良學生在學校墻上或其他物體表面留下的‘作品’等,諸如此類。”
就科學技術而言,還有一件事情是我們大家都應該清楚了解的——雖然科技發展迅速,而且還在不斷更新中,但卻并非總是行之有效。電子設備可能會耗盡電量或是被偷,后者可能在某些地方會失去WiFi連接。當墨菲定律(Murphy’s Law,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即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重重地擊中你,而其他所有東西都不起作用時,你總是會轉向手寫。
至于教育問題,孩子的教育是從家里開始的——父母仍可選擇把知識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另外,在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就讓他們學習花草體,從科學角度來說已經證明這種作法能提高其認知功能。“當一個孩子手拿鋼筆或鉛筆在紙上學寫字母時,大腦中會有特定區域‘點亮’。”米里西說道。“大腦在這一過程中會得到發展,更不用說小肌肉運動技能和手眼協調能力也都會得到發展,這對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筆跡分析專家阿奴吉·麥格辛(Anuj Magazine)對筆跡分析的未來感到非常樂觀,無論作為藝術還是科學來說都是如此。 “我認為,手寫作為一種表達思想的方式來說永遠都不會消亡,但跟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東西一樣,由于技術上的進步,手寫也正在經歷轉變。”麥格辛說道。“如果手寫能保留下來并且變得更加強大,那么這個世界就會變成一個更好的所在,人們都能更好地了解彼此,組織之間的(與人有關的)沖突也將會變少,許多以人為本的決定也能被迅速而精確地作出。”
■在著迷于下一代的時代中求存
為了保留筆跡分析作為一種仍可起到重大作用的科學在人們當中的接受度,麥格辛認為需要由支持筆跡分析的社區來推動其向上發展。
“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由于天生較低的技術水平(你需要一支鋼筆或鉛筆以及一些紙張),‘手寫行業’中不像電子行業那樣擁有較大的貨幣利益;在電子行業中,產品很快就會過時,而客戶必須不斷地重新購買。”蘇爾說道。“但是,如果能夠行之有效地推廣手寫所固有的愉悅感——或是個人利益——那么我認為(以及希望)有足夠的社區仍舊會將其視為個人表達的一種‘追溯性技巧’。”
在有了互聯網以及隨之而來的科學技術以后,人們可能很容易就會忽略手寫文字的價值,但從根本上來說,有些事情不吐不快。“我們沒有支持讓孩子們得到他們所應得的公共教育體系的政治意愿, 卻把目光投向裁撤一些東西。”麥克諾頓說道。“為了讓我們的孩子在全球市場上擁有競爭力(以及過分強調科學和數學教學的重要性),我們寧愿剝奪他們最基本的一些人類活動,例如學習如何寫一封手寫的情書,或是用他們自己的雙手創造一些美麗的東西。”
(作者:瑞雪)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6月30日10:53:21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8485.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