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造車新勢力、特斯拉以及比亞迪等車企,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攻城略地,作為傳統汽車巨頭的大眾也不甘坐山觀虎斗,通過同步為國內導入最新的MEB電動化平臺,來搶占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
日前,大眾CEO迪斯在集團2030戰略發布中表示,大眾電動車業務在中國取得了重大進展,中國電動車增速將超越全球。
迪斯表示:在中國大眾的目標是,電動汽車也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最近的幾個月中,首次在大眾和奧迪的電動車中,獲得了多數股權,投資于中國當地的電池制造商,并且通過CARIAD公司,鞏固了大眾公司的軟件能力。
今年,大眾已經在中國推出了以ID.6、ID.4位代表的電動車型,關鍵性的企業“大眾汽車(安徽)”(前身為江淮大眾),將會成為部署機電一體化平臺的重要生產基地。
中國(電動車)的增速,將會超過世界上其它國家地區,大眾將會通過更多的本土人才與技能,進一步夯實在華的發展業務。
從迪斯的發言中,可以看出大眾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重視,并且已經對電池生產企業,以及電動車制造工廠和產業鏈建設等多維度,為大眾發力電動車市場,做足了前期鋪墊。
此外,日前,國軒高科與大眾汽車集團簽署電池戰略合作關系諒解備忘錄。雙方決定共同推動大眾汽車集團薩爾茨吉特工廠的電池工業化生產,國軒將提供相應技術支持;
同時合肥國軒也與大眾汽車(中國)達成協議,為其常規量產車型開發第一代標準電芯。這是雙方繼2020年5月股權協議簽訂之后的又一個大動作,意味著雙方的合作更進一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大眾在國內布局的首款電動車ID.4,也并未完全打開國內電動車市場,甚至競爭力遠不如國產品牌。
以上汽大眾ID.4 X為例,其5月份的銷量僅為787臺,1-5月份累計銷量也只有2021臺,遠遠落后于“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而且一眾國產品牌傳統車企,其新能源車型銷量也遠超大眾ID系列電動車。昔日的傳統燃油車巨頭大眾,能否在新能源市場繼續保持領先,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