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市場由2G轉向3G的過程中,由于智能機大潮的同時到來,國內手機市場經歷了一輪大洗牌。以“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等為代表的國產廠商,憑借Android系統迅速崛起。國產手機也早已奪下了國內智能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如今,隨著我國4G發牌日益臨近,眾廠商們對此也摩拳擦掌,或已經推出了支持LTE的機型,或表示產品已經就緒只等發牌。大家都不希望在這一輪變革中落后。
GSA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全球已經部署了204個LTE商用網絡,相比去年年底增加了58個網絡,而LTE用戶數也已超越1億戶。
當然,不管是通信設備廠商,還是手機終端廠商們,現在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已經明確將在2013年年底之前發放4G牌照。國際廠商如蘋果、三星等,在其最新的旗艦產品中,都已經明確能支持中國的TD-LTE標準。
國際巨頭對于中國4G市場的重視,無疑也會給國產手機廠商們帶來更大的壓力。多年來,國產廠商們一直在中低端市場互相廝殺,利潤微薄。如何在高端市場站住腳跟,一直是大家心中的難題。
即將到來的4G時代,能否像3G那樣帶來新一輪的行業洗牌,進而為國產廠商們帶來逆襲的機會?
4G并無特別門檻
萬事俱備,只差“牌照”。
這句話可以用來概括目前廠商們對于4G手機的心態。酷派副總裁張光強認為,在他看來目前4G的“門檻”就是網絡牌照問題,“其他所有東西都是齊全的。”
2G轉向3G,行業發生了巨大變革,核心原因是由“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跨越,手機行業的玩法和規則都發生了變化。搭載智能操作系統的大觸屏手機開始占領市場,從前的全鍵盤手機、翻蓋手機、滑蓋手機等等都失去了吸引力。
而4G相比于3G,最大的變化就是網絡速度的提升。手機的其他核心要素,大屏幕、電池技術、操作方式等等并沒有大的變化。
張光強認為,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除了芯片之外,其他的東西都是跟3G手機的產業鏈一樣。“屏幕、內存、模具,這些東西都是一樣的,它的成熟度就很快,可以很快發展起來。”
比如在4G芯片領域,目前全球范圍內最成熟的還是高通。但其他廠商的方案也在跟上,等聯發科、展訊等廠商的LTE芯片成熟之后,可以預見國產手機廠商之間又將展開一輪激烈的競爭。
另外,華為旗下的海思也推出了自己的國產LTE芯片。華為終端中國區總裁王偉軍表示,未來在4G產品,以及更多的千元機產品都會采用中國的芯片。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0月1日21:14:36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1440.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