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華社報道,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實現1056秒的長脈沖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馬克裝置高溫等離子體運行的最長時間。
在之前的媒體報道中,這次實現1056秒運行的溫度并沒有公布,有消息人士公布了內情,這次測試的溫度是7000萬攝氏度。
據介紹,中國開發的核聚變裝置東方超環(EAST)被稱為“人造太陽”,2007年通過驗收,是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自主設計、研制并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是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托卡馬克。
“東方超環”是國內重要的核聚變研究裝置之一,是我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它的目標就是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為人類提供能源。
然而要想實現核聚變穩定發電,至少要達到2個條件,一是把氚或氘的等離子體瞬間加熱到1億攝氏度,二是至少持續1000秒以達到持續反應。
單論1億溫度的話,2021年5月28日,EAST東方超環成功實現可重復的1.2億攝氏度101秒和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將1億攝氏度20秒的原紀錄延長了5倍,后者是韓國實現的。
12月30日的東方超環試驗則是驗證了1000秒+時間下的溫度可以做到7000萬度。
對于核聚變發電,我國以及全球的試驗還沒有能做到同時實現1億度高溫+1000秒時間,但我國的東方超環分別從兩個方向驗證了可能性,向著核聚變的方向再進一步。
至于什么時候能商業化核聚變發電站,這么多年來科研人員都是預期2050年之后,時間還有點遠,解決1億度高溫穩定運行還需要科技的進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