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oogle的優勢是技術,弱勢是不能把NB想法轉換成‘精美’又‘可用’的產品。這幫Googler還跟一群工程師似的,總能能琢磨出一堆炫酷的想法,但是根本堅持不到產品成型,就喪失耐心,急著去追下一個炫酷想法去了。我得承認Google Maps做得特別棒,可你瞅瞅Google+、Google Voice、Chromecast、和Google Glass都有點半成品的意思。蘋果的產品基因絕對不是Google靠收個iPod團隊就學得來的,這只能是DNA里帶來的”。
5)“為毛不是蘋果買了Nest?!我覺得,如果是一個以硬件而不是數據見長的公司收了Nest,我肯定會放心很多”。
6)“咱就等著Google把你的線上信息跟你的地理位置以及你在家里的生活數據全都聚合在一起的那一天吧,哎。”
彩蛋:
我的一位匿名受訪者曾有幸拜訪Nest CEO Tony Fadell,以下是Tony最讓其印象深刻的一段言論:(聽說這哥們語速巨快,跟他說話很難插得進去嘴)。
我最討厭‘connected home’(連接式家庭)這個詞兒,因為大家伙兒買的不是一個‘家’,而是‘個體產品’。你絕不能以一個極客的角度去思考每個家庭需要的智能功能是哪些,我也是結了婚有了孩子才意識到的。
我從來就不贊同把所有家里設施全都‘連接’起來,很多所謂的‘連接’和‘智能’都毫無意義,比如所有操作都由智能手機完成,包括拉窗簾,操作洗衣機etc. 你要考慮到,家里不是只有你這個科技極客,還有70歲的老人和4歲的兒童,我們做的家居產品也要為這些人服務,你能指望他們每天拿個智能手機拉窗簾嗎?!所以,產品還是要一個一個認真地做,待我們逐漸摸索和認識用戶有哪些需求,需要哪些‘連接’和‘智能’,然后再有選擇地啟動這些功能。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