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傳出,聯想重啟了對IBM低端服務器部門的收購工作,外界預計聯想有望以不超過25億美元的價格競得IBM的低端服務器部門。當然,這里說的低端也是相對的,IBM的低端產品到聯想手里也是寶。
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沒錯,早在2005年聯想就以12.5億美元(當時折合人民幣100億)的價格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部門,雖然收購后飽受病垢,但最終聯想在質疑聲中一路成長,到2013年成為了全球排名第一的PC企業。
聯想的這種舉措,我們可以稱之為“吃剩飯”策略。“吃剩飯”策略是IT行業的特有的做法,即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市場領導者瀕臨淘汰的產品,進而重新規劃和改造,進而來補足自身弱點或者進入全新的領域。按照這個解釋,中國實質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也是“吃剩飯”策略下的產物。
那么,聯想此次吃IBM的剩飯,競購IBM低端服務器部門,意欲何為呢?丁道師認為最核心的目的在于:花錢買時間、買技術,切入商業解決方案,布局IT服務領域。
個人電腦瓶頸來臨之后,PC巨頭怎么辦?
俗話說,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談聯想布局解決方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之前的PC老大IBM是怎么做的。IBM早前是賣大型機和個人電腦的企業,后來隨著一眾后生晚輩的崛起,IBM的市場遭遇擠壓,增長乏力。彼時的IBM已經是超級巨頭,但最終大船調頭進行轉型,主營業務放在了IT服務上面,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這個老巨人又再次重生,實現了大象跳舞的經典轉型案例。后來在IBM成功之后,另外兩家全球TOP3的電腦公司惠普和戴爾也遇到了PC業務增長的瓶頸,怎么辦呢?
幾乎是同一時間,惠普和戴爾都確定了學習IBM的轉型戰略,當然這兩個企業從來不想承認他們的做法有模仿IBM之嫌疑。在決定不以賣電腦為主營業務之后,惠普和戴爾大刀闊斧的開始改革,這期間他們兩家公司進行的一些動作是:不斷的收購能夠幫助他們完善IT服務的企業,資金從數千萬到數十億美金不等。 這兩年經常可以發現戴爾和惠普和云計算、大數據、解決方案、服務器架構等一些高大上的名詞聯系起來,但這兩家企業學習IBM的方式并沒有活動成功,能夠被大型企業認可的還是IBM所提供的信息系統相關的一整套IT架構方案。
與其學習IBM 還不如把他買下
正所謂東施效顰,徒增笑爾。事實上,在惠普和戴爾學習IBM轉型之際,聯想并沒有冷眼旁觀,也有過幾番取舍的心理斗爭,楊元慶雖然到處宣傳聯想成為PC市場的老大,但內心深處非常冷靜的判斷出:PC真的到瓶頸了,老大又能怎么樣?未來聯想也必需轉型,切入企業和機構服務市場。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月24日11:19:32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7681.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