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是指與電信運營商在某項業務或者某幾項業務上形成合作關系的合作伙伴。不同于增值服務商的最大區別是,它以自己的品牌面向最終用戶提供服務,擁有自己的計費系統、客服號、營銷和管理體系。
虛擬運營商于1999年興起于歐洲,隨后遍及香港、美國、日韓等地區。2013年12月26日,中國工信部正式發放了首批虛擬運營商牌照,巴士在線以唯一新媒體公司的身份,獲得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運營試點資格。這家原本不為人所熟知的企業,被虛擬運營商這一波熱潮推向了臺前。
主動求變
巴士在線是基于公交領域的電視媒體,成立于2003年。在11家首批獲得牌照的企業中,巴士在線似乎有些特殊。公交領域的電視媒體為何要申請虛擬運營牌照,與其他虛擬運營商相比有哪些優勢,未來又如何基于自身業務來開展虛擬轉售業務?
面對這些疑問,巴士在線副總裁袁博表示,實際上早在兩年前,巴士在線已經開始構思互聯網的戰略和業務,希望能夠以移動通信為助推,推動巴士在線在公交行業的信息化進程,包括對公交企業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創新應用以及公交乘客環境的優化。
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為巴士在線提供了一個好的契機。目前巴士在線覆蓋了22個中國主流城市,覆蓋以上城市超過1/3 公交車輛,每天服務億級規模用戶。這些用戶大部分為主流城市40歲以下的青壯年人群。以北京為例,三年前,北京的公交乘客每天乘車時間為66分鐘,現在這一數字已經達到90分鐘。
乘車時間的拉長使其已不呈現傳統意義上的碎片化,它已占據了用戶的一整塊時間。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到來,用戶的注意力不斷從大屏轉向小屏,巴士在線作為公交媒體在優化公交服務上有著非常大的空間。
袁博認為,用移動互聯網的方式 進行 切入,可以實現用戶更多的訴求。虛擬運營商身份的確立,會讓巴士在線擁有更多的主動權。
例如:利用SIM卡來進行用戶管理,通過用戶的基礎行為習慣、數據和互聯網的行為方式,去挖掘和滿足更多的用戶需求;通過在公交車內提供Wi-Fi環境,為公交企業提供視頻監控、智能調度等行業應用。
這些需求的滿足都要基于流量之上,巴士在線作為虛擬運營商,可以通過虛擬轉售,來實現公交企業流量和產品的融合。
鋪設最大公交Wi-Fi平臺
虛擬運營商起源于國外,由于4G的到來,中國的虛擬運營商的起點要比國外虛擬運營商起點更高,但這條全新的虛擬運營商之路前景并不明朗。巴士在線副總裁宋宏生認為,在3G、4G時代,虛擬運營商做基礎服務、語音、短信等已經沒有太多可挖掘的空間,通過流量經營和流量本身的內容服務以及移動互聯網,才有機會可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