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消息耗時越久,對方會就越覺得掃興。“大家都知道在對話里你說什么我就回答什么,如果我不贊成你的觀點,我會花大量時間去思考如何從反面回答,而非只簡簡單單地說一個“對啊”。”
舉一個筆者在Gchat和一個很久沒聯系的朋友的例子。我寫了很多條計劃,當我寫到最后一條時,對方說已經等了我好久為什么還不說話?他的這番話讓我注意力轉移,所以打字速度更慢了。“來了!我也要寫個長的!”他寫道,“來了!”他又寫道。我只是想說“我想禮拜天再計劃,我們可以晚些時候再決定。”我發出這條信息后他的反應是“什么?這么長時間你就寫這個!?!?!”
互聯網便捷的書寫交流的代價正是這種不必要的焦慮。如果我們關掉輸入提示,我們又會遇到話輪不暢的難題。許多人試圖改善輸入提示,都以失敗告終。實時輸入讓你看見對方輸入的情形,每一次鍵盤敲擊都會告訴你。這種模式變得很不受歡迎,Google正將輸入提示引入幾年后的Google Wave產品,但是很多人都和Slate的編輯Farhad Manjoo有過相同的體驗“被輸入提示太自覺了,它干擾了我傳達想法的能力。”
在輸入之前先在腦海中想一想,這是最容易的變通之道。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很多人用寫作進行思維,寫作對于他們并不是簡單的記錄已經成型的思想。也許Google可以在產品中為用戶這樣設計,不顯示為:“Ben正在輸入……”,而是顯示成:“Ben正在思考……”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