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2G時代,運營商的“短信包”給無數年輕人搭起了心靈鵲橋。十年后的4G時代,“加一下微信”成為新朋友初次認識時最常見的對白。有人說,離開短信,日子照樣過,可離開微信一天,女朋友就可能鬧分手。中移動不得不承認,短信這個傳統的通訊方式,已無法滿足用戶的通信需求。
春節過后,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春節期間短信發送量比2013年春節同比下降約42%。這也是歷年來首次出現春節短信同比下降。不久之后,在巴塞羅那通信展上,中移動正式宣布,他們將通過“融合通信”構建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新的業務入口。這一舉措被業內解讀為:放棄短信,擁抱融合通信。
移動這樣表述:用戶不用安裝任何應用,就可以直接像whatsApp、iMessage、微信等一樣發送文字、圖片、位置等富通信功能。在外界看來,傳統的手機短信將被完全替代。
短信會“死”嗎?
從1992年12月3日,22歲的英國工程師帕普沃斯通過電腦鍵盤向朋友發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條手機短信——圣誕快樂算起,短信已經有21年歷史了。
電信專家付亮表示,在2G時代,語音通話資費高,一分鐘要4-6毛錢,還有漫游費、長途費等,而短信不分地域,一毛一條。
有的短信包還可實現幾分錢一條。所以大家選擇短信。可現在語音資費已經降到一毛錢一分鐘的大環境下。短信價格仍然是一毛一條,承載的信息還和20年前差不多。
作為對比,微信即便按照1M流量1塊錢的高資費,1M可以發上千條文字消息,1M流量能發10多張圖,30M流量可以發上千條語音。
中移動的財報數字也顯示短信的命運走勢。2009年短信為中移動創收535億元,創下歷史高峰,隨后開始下滑。2010年下滑到526億元,2011年短信+彩信收入僅為464億元。這三年雖然短信發送條數增加,但短信業務占中移動總體收入比重也從2009年的11.9%,落到2011年8.8%。
此后中移動的財報里,沒有明確披露短彩信業務收入。但根據工信部披露的數據,2013年短信發送量同比下滑13.7%,而移動互聯網流量同比增加71.3%。
剛剛過去的馬年春節數據更能說明問題:微信、微博等新型移動互聯網業務成為流行的拜年方式,短信和語音業務量明顯下降。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累計達到182.1億條,同比縮水約42%。
付亮說,對于短信的命運,中移動早就明了。“短信在4G時代消失很正常。”付亮稱。
運營商利益遭互聯網“嚴重侵蝕”
2013年記者在華為總部看到一個講述移動互聯網沖擊通訊運營商的視頻。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3月6日17:54:5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0076.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