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騰訊和京東的交易還在傳言階段時,易迅的歸屬業內幾乎沒有懸念,但水落石出之后,大家發現對于易迅,交易雙方的處理很詭異。即京東獲得易迅9.9%的股權,剩余部分騰訊授予京東以8億元人民幣或者雙方協商后的公允價中價值最高者收購上海易迅的期權。
當時交易達成后,業內一致認為這么處理易迅的股份主要還是為了京東IPO考慮,因為根據財報顯示,京東2013年前三個季度實現了6000萬人民幣的微利。但是如果加上易迅2013年前三個季度4.37億元的虧損,京東將出現3.77億的虧損(即便如此,京東2013年全年財報還是出現了4990萬的虧損),這對于急于IPO并且路演遇冷的京東而言非常不利。
于是,雙方采取了折中的辦法。當時,筆者就斷言“一方面騰訊已經做出退出電商決定,而京東為了自身利益,暫時無法顧及易迅,易迅何去何從?下一階段將是易迅最難過的日子,一旦處理不好,易迅可能徹底淪為雞肋。”而在半個月后,筆者就不幸言中了。
今天,有報道曝出由于補償方案令員工不滿,易迅幾個大區員工開始罷工,人數最多的華南大區員工準備發動起來集體罷工,并集合游行。
從現在易迅員工曝出的一些條款看,由于騰訊與京東的交易中已經承諾“保證不從事若干電商業務”,
騰訊急于拋掉這個包袱的態度很明顯。這反映出,騰訊京東的交易對于易迅的處理肯定已經有了私下條款,即在不影響京東IPO的情況下,易迅并入京東幾成定局。但是,京東出于自身IPO的考慮,在現有情況下,肯定不能承諾易迅員工更多的東西,甚至在交易當天,劉強東親口對易迅員工許下的“全員配股”也在隨后的改簽大會中變成了“口誤”。
從易迅員工反映的信息看,員工不滿的原因主要還是福利待遇,易迅員工稱“hr要求在解除跟騰訊勞動合同之后,自主選擇改簽京東,但拒絕在改簽的合同上落實薪酬待遇細節。也就是說,我們被告知要去簽一份我們根本不知道工資多少的合同。”還有一些細節,比如京東在深圳給員工交納公積金比例為5%,騰訊則為12%,以互聯網行業最基本的工資一萬元計算,僅這項的差距每年就達到了8400元。(公積金標準最高為員工和公司各交工資比例的12%)所以,從這點看,就算工資不變,從騰訊員工變成京東員工,其整體的生活水平也是要下降的。
筆者不太相信騰訊京東在進行交易前沒有考慮到這點,但基于整體考慮(京東急于IPO提升估值),雙方選擇性忽略了這個問題。但隨后騰訊和京東都犯了一個大錯誤,易迅與京東的整合進行的太早了。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3月31日15:09:1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122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