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在中移動定制入庫測試中,出現問題。幾輪測試下來,仍然沒有通過。雷軍需要做出決定,H1是經過代工企業測試、工信部測試,應該還有經過雷軍幾輪的使用體驗與改進。他可以選擇不做定制版,手機上市通過官網銷售。
然而,雷軍選擇不放過質量問題,讓H1流產。雷軍有句話,“外邊的人不管怎么罵,只要不是產品品質,小米都能忍受。”他說的有底氣,因為確實為產品質量犧牲了很多。比如H1的流產,帶來巨額的成本損失,小米已下40萬部的訂單,BOM成本兩千多萬元,還有上千萬的研發費用付諸流水。此外,產品策略也需要調整,兩款手機共同做大銷量的策略,落在了一款手機上。
決定三:紅米的定價不是999元而是799元,超越價格戰,讓對手無法還擊。
紅米(即H2)原來的定價是999元,發布時候卻是799元。這之間發生了什么?筆者了解到一些事實,小米確實與中移動談好是999元,中移動已經開始進行宣傳物料制作與銷售部署。在發布會召開的前一周,小米的銷售方案被曝光,據說雷軍很惱火,百般權衡之后,決定順勢直降799元,與之前流產的版本同價。
也可以這么看,銷售方案的曝光是一場宣傳活動,讓用戶知道,價格999元的高性價比紅米手機即將到來。然后,在發布會上再來一次出人意料,用戶們,尖叫吧!
解讀起來看似很容易,而雷軍的百般權衡確實困難。因為799元的價格,是一場豪賭。
要相信,小米手機的硬件還是賺錢的。雷軍曾說,小米手機銷售30萬部是盈虧平衡點,之后有10%以上的利潤。對于這次的紅米呢?我初步計算了下,不含需要攤分的研發等費用,光是BOM、稅費、運營費等差不多就有820元左右。定價999元還是比較合理的,競爭對手短期內不會跟進,有較好的盈利預期。
如果定價在799元呢?想賺錢,只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銷量上來,與供應商議價能力增加,成本會下降;另一種隨時間推移,手機零配件價格會下降。初步估計,紅米的盈虧點在300萬部左右。雷軍向供應商下的意向單是500-600萬部,這樣下來,預計拿5%左右的利潤。一次定價,把困難留給了后期的操盤,要保持持續的高銷量,而且,不能有庫存。
雷軍豪賭的出發點在哪里?相信用戶眼睛,能夠識別高性價比的手機;也深知用戶占便宜的心理,讓占到便宜成為用戶自行進行口碑營銷的動力。
決定四:示好運營商,同意中移動做紅米手機的非合約版。
紅米與中移動合作,希望走合約機方式。一方面,借助中移動覆蓋各級城市的線下營業廳,讓手機快速達到三四線城市,找到千元機最大的消費市場。另一方面,借助中移動的補貼,進一步讓利消費者,快速形成銷售規模。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4月16日18:48:28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196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