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初投訴到5月14日,整整過去30多天,差不多每天給小米官方售后打電話,甚至還給北京工商局12315進行投訴,也未見售后工程師上門檢測,卻得到的仍然只是“人為”的回復。
對于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的吳先生來說,這個售后處理方式讓他在有火爐之稱的武漢感到格外寒冷。
無法理解的售后
和之前向黃槍投訴的情況一樣,吳先生的小米電視也是3月25日在官網搶購,3月26日送達。“因為之前沒有大件家電網購經歷,也是一個米粉,對小米的產品很放心,加上當時比較忙,就沒有驗貨簽收了,快遞也沒有提醒。”回憶當時的經歷,吳先生對此后悔不已。
根據吳先生的描述,他在收到小米電視后一直未動也未拆封,4月3日安裝通電檢測時發現右上角出現內屏破裂,此后他就陷入了漫長的沒有結果的投訴之中:期間差不多每天給小米官方售后和特約維修點打電話,得到的回復都是“人為行為”,不屬于保修范圍,需要自己花2250元進行維修。
“小米都沒有上門檢測過,怎么就如此武斷判定是人為行為呢?”吳先生對此很是不解。
5月12日,在其他相同問題小米電視用戶的建議下,他撥打北京工商局01012315進行投訴,此后得到小米官方客服電話回復稱將在5月14日下午有工程師上門檢測,只是這一次又讓他失望了,他請假在家等了一下午,臨近下班得到的電話是“改日在上門,且另外需要交60元的上門費,因為距離他們公司超過了30公里。”
來自廣州的許女士也稱,她的小米電視在4月19日簽收,因家剛裝修完,準備入住,4月23日入住時通電發現左上角內屏破裂,“和此前報道的姜君情況幾乎一樣”,當場報維修,4月25號有維修工人上門,看一眼就說內屏破裂,“拍了照,讓我們付2500去換個內屏,我們不同意,結果他走了。接下來就是我們跟小米客服不停交涉,27日反映到北京消費者投訴中心去,每天都打電話去問情況,得到的回復都是根據他們工程師的檢測,就是人為破壞的,只能付費維修。”
而根據湖北咸寧一位用戶提供的材料,記者注意到他的小米電視位置同樣是出現在左上角。“開始只有1厘米的裂縫,使用中沒有動過,后來裂縫開始蔓延。”
無檢測判斷“人為”太武斷
截至本報發稿,小米公司及高層尚未對小米電視出現相同位置內屏破裂問題進行任何回應。因此,這到底是人為問題,或者物流問題、小米電視質量問題,也就成了一個謎。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稱,目前至少可以看出的是,在售后處理方式上,小米公司存在著一定問題:無質量檢測報告,僅憑幾張圖片,甚至沒有維修人員上門,就判斷為“用戶人為問題”,這顯得武斷了些。
實際上,電視內屏破裂,并非一家廠商或小米用戶才遇到過。根據最新消息顯示,上海奉賢區法院就一審判決了一個案子。
根據奉賢區法院的材料,王女士在某購物網站上話8000多元購買了一臺電視機,安裝時發現內屏損壞。后王女士將賣家告上法庭,法院經過審理認為,首先,原告確認的是收貨這個事實,而非對貨物質量本身的認可,電視機瑕疵為產品內在瑕疵。其次,原告在購置電視時向被告詢問了電視的安裝情況,不能說明原告對質量的認可。最后,根據產品質量法,法律賦予了原告對產品瑕疵要求退貨的權利,且在“新消法”中,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6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因此,法院一審判決被告退還原告王女士貨款8000多元及利息。
根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20來位小米電視用戶,因為相同的“內屏破裂”問題,正打算集體進行訴訟維權。對此本報將進行跟蹤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