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聯想、酷派、華為、中興分別12.41%、10.14% 、9.57%和 5.56%的市場份額排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位。相比之下,小米僅以3.54%位列第九。而到今年第一季度,同是易觀的數據顯示,聯想12.3%、酷派10.5%、華為9.6%和小米9.2%分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五位。
通過上述的對比不難發現,之前“中華酷聯”中的中興已被小米取代,重要的是,小米還大幅縮小了與聯想、酷派和華為出貨量之間的差距(與排名第二的聯想的差距為3.1個百分點,與排名第四的華為僅為0.4個百分點)。而之前“中華酷聯”的走量模式中,已有一家(中興)敗下陣來。
在此業內會稱,這是小米推出低價紅米的結果,并以近日雷軍公布的小米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推算出小米手機ASP從之前的1700元左右下滑到目前的1000—1200元為證,進一步說明小米的出貨主力已是低價的紅米,而這勢必會令小米的營收和利潤承壓。不過對此小米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機依然是業績的核心主力。究竟誰更靠譜?
這里我們不妨再看下雷軍公布的數據:2014年上半年出貨2611萬臺手機,同比增長271%;含稅銷售額約330億元,同比增長149%;2013年出貨1870萬臺手機,增長了160%,含稅銷售額達到316億元,增長150%。如果我們均按同比增長率比較,小米的出貨量同比增長是2013年的接近2倍;營收同比增長基本持平。
由此看,小米是在基本未影響營收增長的同時,大幅增加的出貨量。至于說到ASP的下滑,我們尚不知“中華酷聯”的ASP在今年上半年的情況,不過從目前聯想、酷派發布的4G手機均低于千元看,其ASP應該不會增加。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表面上,走量犧牲營收和利潤的做法似乎讓業內認為小米開始走下坡路(實際情況并非這般簡單),其實這是雷軍產業逆向思維積聚相當勢能(品牌知名度、影響力和忠誠度)之后的慣性使然,即通過類似紅米的低價手機進一步壓低對手的ASP,而對手為了在量上拉開緊追的小米勢必會如此,因為最初低價走量的中國企業固有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中華酷聯”別無他法,而小米依舊有市場和用戶認可的定位高端(相對于“中華酷聯”)的小米手機支撐(營收和利潤),可謂此走量非“中華酷聯”的走量。
前者是逆向思維,自上而下的產物(盡管初期很難,風險很大),后者則是固有中國產業思維自下而上的結果。所以,“中華酷聯”最當警惕的是小米雷軍的這種敢于打破中國產業固有發展規律的逆向思維及其后效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