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雷軍的逆向思維,在進入智能手機產業之初就決定了其重心是在品牌的打造上。當然這種打造并非僅僅依靠所謂的創新,像前面提到的互聯網思維、饑餓營銷、粉絲營銷等都是雷軍逆向思維利用的支點。我們不否認,雷軍這種逆中國產業發展規律的思維具有賭博的性質,且初期相當艱難(包括雷軍自己都對外聲稱,小米的成功更多依靠的是運氣),但他卻打破了中國相關產業“惟創新論”不能(或者不敢)打造高端品牌的符咒,并為小米之后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的基礎和慣性。
所謂基礎,體現在ASP及品牌忠誠度大幅領先“中華酷聯”。據相關統計,去年,聯想與酷派ASP僅有人民幣800—900 元;華為及中興為1000—1400元之間,小米為1800左右。即便業內按照雷軍剛剛公布的去年的業績推算,小米去年的ASP也在1700元左右。而在品牌忠誠度上,據今年1-5月浙江移動用戶換機前后的手機品牌(共29個)是否一致來判斷忠誠度的調查顯示,小米以28.0%位居蘋果之后排在第二位,領先于“中華酷聯”。其中,聯想18.8%位居第7;華為12.7%位居第10;酷派10.2%位居第12;中興4.7%位居第19。盡管這個統計有其片面性,但小米品牌的認知和忠誠度在過去一年中的大幅提升及其后導致的慣性發展是不爭的事實。而這種慣性發展最主要的表現就是量的爆發力。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7月4日14:22:59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5335.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