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4G套餐亮點在于:套餐外超出數據流量按0.3元/MB收取,當數據流量超出部分達到60元(200MB)時,聯通會自動開啟國內流量放心用功能,用戶可以繼續在免費使用國內數據流量至1GB,相當于60元/1GB,以后均以此類推。不過最低需要76元,雖然比移動含金量更高,不過這對于一般用戶來說還是過高,4G的門檻的確還很高。
電信4G套餐是這三大運營商里最后推出的,其樂享4G套餐從最低的59元到最高的599元共九檔套餐,其中59元包含500MB流量和100分鐘語音,99元檔包含1GB流量和300分鐘;同時,中國電信還推出4G純流量云卡,該卡每月49元包含省內2GB流量,套餐外的國內主叫0.15元/分鐘,短信0.1元/條。
樂享4G套餐+4G純流量云卡
電信4G套餐在流量方面更是集移動、聯通所長,加以融合,特別是每500MB超出流量,不足100MB部分,按0.3元/MB計費,而100MB到500MB免費,再加上49元可獲得2GB的總量這些來說,還是比較實惠,不過由于仍處于試運營階段,真正是否合民意還很難下定論,總之電信4G最低資費從59元起步,與移動費用差不多,只是在套餐包括的量級上列于三大運營商之首,這個的確是更有誠意。
綜合而言,現階段的4G套餐并非真的實用,無論套餐里包括多少通話時間和流量,關鍵是總價仍舊很高,每個月動輒60元的資費,一年就要花費近千元,還這還是按照最低的資費來計算,顯然這并不是所有用戶都能承受的起的。人們理想中的肯定是5元1GB流量,這樣的資費體系,現在來說顯然是天方夜譚,不過想真正得到大眾的認可,也只有這樣去做才有可能。
別著急,讓4G再飛一會
4G來了,我們到底該不該換手機?很多人都在問這個問題。表面上看這是消費者自己的事,實際上這是考量通信行業的一個大問題。盡管眼下“4G”是個熱門話題,媒體都在用各種形式和角度報道“4G來了”,但說到換4G手機的事,人們的態度似乎與媒體的熱度正相反。這種等等看的心態并非是對4G缺乏了解和沒有信心,只因更多人依然迷茫:我用4G做什么?
市售4G手機中大多數屬于千元機型
從手機方面來說,雖然4G牌照已經發放,通信運營商們也在緊鑼密鼓布局網絡建設,但市場上目前能支持4G的手機機型畢竟并不多,特別是那些人們比較追捧的大品牌4G手機千呼萬喚仍未出來。對那些喜歡嘗鮮的手機發燒友來說,盡管心急難耐也得耐心等待,現在換機顯然為時尚早。一些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已經開始大力宣傳千元4G智能機即將上市,其實千元機的消費群體很少與時尚同步,只有在高端用戶普及到相當程度時才會進入千元機消費的快速上升時期,當前人們的關注點更多還在功能強大的高端機型。
相比起3G,4G無論是在網絡穩定性還是在機型方面都還不成熟
再從網絡制式方面來說,現今三大運營商都有相應的涵蓋,3G制式在國內發展的也算是比較成熟。不管是TD-SCDMA,WCDMA還是CDMA2000,目前都可以讓用戶隨意選擇,它們的套餐價格入門門檻并不是過高,而且像是WCDMA這樣的3G速度更是可以高達21MB,使用體驗并不差勁。此外在市場當中三大3G網絡均有相應的智能終端,同時這些產品的定價全面覆蓋高中低不同檔位。所以綜合來說,目前3G成熟且可選空間較大,人人都能夠根據自身情況來定。
4G網絡在中國的發展尚屬起步階段,換不換4G手機還得綜合考慮
4G來了,人們最關注的當然還有資費問題。如今的4G套餐,如果是在正常的4G網速情況下,用戶使用高耗流量的應用,比如收看視頻直播或者玩大型互動游戲,確實會讓很多人無法承擔費用。即便是500元封頂,這個數字也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可以承受,特別是流量用戶多是囊中羞澀的屌絲。專家預測,2013年中國移動用戶月均流量為165MB,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約4個G。
總結:
綜合來看,要升級到4G網絡,需要擁有幾個條件:當前每月話費超過40元;對網速要求高;已經擁有或準備擁有4G手機。如果你滿足這些條件,不升級4G網絡,其實是一種損失。當然,4G是否能順利推廣,也要看運營商的誠意了。在這個免費WiFi越發普及的今天,仍然摳門的以“MB“為單位去計算套餐流量,大部分消費者還是不會買賬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