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公司有的來自互聯網企業的轉型或跨界,有的則誕生于傳統的硬件制造品牌。同時,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代工企業富士康的核心生產基地,就坐落在中國的深圳——近年來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需求,他們又在成都和鄭州開設了新廠。這讓中國的手機廠商更容易獲得制造環節的幫助。
其中最關鍵的是,這些廠商大部分沒有自己開發的原生系統,而蘋果iOS又是封閉的。所以他們只能選擇Android——各種不同版本,甚至被修改得面目全非的Android系統被安裝到物美價廉的硬件中,然后銷往中國和全球其他新興市場。
至于日本市場,那里的表現恰恰相反。人們更熱衷于購買昂貴的iPhone,日本的運營商也投入高額的宣傳和補貼費用。同時,和中國新興的手機廠商可以為用戶提供大量的千元智能機相比,日本手機業正遭遇嚴冬。
在功能機時代日本曾誕生了一大批的手機品牌,一度占據了本土的絕大部分市場空間。包括夏普、松下、索尼、甚至三菱,都曾經推出過手機產品。但在智能手機時代,目前只有索尼一家保留在一線智能手機品牌中,其他的早已沒落不堪。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7月21日17:53:5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6213.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