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工商總局調查微軟,微軟涉嫌壟斷的聲音再度響起,恍若置身于1999年的中關村街頭。至今天,微軟緣何被國家工商總局調查還是一個謎團。有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微軟被調查有兩個原因:一是微軟操作系統涉嫌侵犯用戶隱私;二是與中美貿易形勢相關。
上海博科軟件董事長沈國康則認為,還有另外兩個相關原因:一是開放源代碼問題,盡管微軟已經承諾開放源代碼,但微軟操作系統仍然是一個事實上的黑匣子;二是兼容問題,主要是指微軟Office軟件與其他公司軟件不兼容,加上微軟壟斷性的市場地位,其他公司無法生存。
上海博科軟件因為微軟打盜版問題,與微軟的訴訟正在調查取證當中。
7月29日,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通過國家工商總局門戶網站發文稱:國家工商總局專案組對微軟公司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
7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組織由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福建、湖北、江蘇、重慶、河北等9省市近百名工商執法人員對微軟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四個經營場所,即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廣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時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
微軟中國公關部自7月28日發布了一個簡短的聲明后再無聲息。在此聲明中,微軟稱“我們會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調查,并回答相關問題”,對于被調查原因未做任何聲明。
對于微軟來說,過去的22年可謂經歷過風雨,見過彩虹,而當下又是“風雨欲來”之勢。
盜版式生存
沈國康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自去年中開始,就有一些企業陸續舉報微軟打盜版實為專利霸權,后來發展到眾多企業集體舉報,然后引起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博科是對微軟進行舉報的企業之一,該企業試圖通過舉報及向媒體公開的方式討個說法。
一切緣于打盜版,但無論對于微軟還是用戶,抑或主管單位,盜版都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而不是非黑即白的簡單問題。一位已轉型互聯網的軟件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即使時光倒流,讓微軟、用戶、主管單位重新選擇,大家仍然只能做一樣的選擇。
對于微軟來說,盜版是微軟在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大陸等地成功的秘密,接下來,也會成為微軟在印度、巴西等新興國家成功的秘密。先有盜版,后有微軟,這是微軟在歐美之外市場的發展規律。
“先有盜版,后有微軟”的原理與互聯網時代的“免費”思維相通:免費產品是最便宜的產品,用戶肯定會優先選擇,比如360安全衛士與瑞星等殺毒軟件的競爭,淘寶的“永久免費”與易貝當年的戰爭,都是免費的產品戰勝了收費的產品,成為互聯網商戰中的經典案例。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3日14:46:4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7001.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