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產業流行跨界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北京相聲第二班班主,東方衛視《今晚80后脫口秀》主持人,相聲演員王自健近日正式通過微博宣布進軍手機界的這種如此大的跨界確實讓業內大跌眼鏡。我們在此并不去討論和預測王自健未來做手機成功的可能性,我們好奇和關心的為何在中國,一個脫口秀的主持人敢于去做手機,這背后折射出中國手機產業怎樣的現狀和未來?
不知業內人士們看到這個消息作何感想,我們最直接的感受是在中國,進入智能手機產業的門檻肯定是太低了。當然,不要誤會,我們這里說的門檻低,不是指我們擁有了該產業的核心和組件技術(例如處理器、操作系統、顯示和照相技術等),甚至是制造技術,恰恰相反,是人家把核心的組件都已經準備好(例如芯片層面MTK的Turnkey、高通的QRD、操作系統的谷歌Android等),至于制造,我們委托給人家做就好了(大陸廠商是沒有實力制造出iPhone這種品質的手機的,況且對于制造商來說,也是需要投入的)。幾乎所有核心的東西都是人家的,制造咱們也不管(下單就好了)那么我們干些什么呢?
也許只是需要把各個組件合理地安排好,系統上改個UI什么的,再加些自己或者第三方的應用,打上自己的Logo,就一切OK。這也不得不讓我們想起,為何我們的某些智能手機可以做到很高的性價比,恐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幾乎沒有什么研發上的投入,即便有也會相當低,如果按照上述我們手機廠商的所為也算是研發和創新的話。不過,我們在此并非是一桿子打翻一船人,中國手機廠商中并非全是如此,但多數肯定是這樣。所以,我們認為,從整體看,中國智能手機產業或者說在中國做手機幾乎沒有任何的“門檻”。因為真正的門檻(無論是核心技術還是制造),人家都已經幫咱們過了。
在此,也許有業內人士會站出來,以中國廠商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主力(市場份額的增長)的事實來反對我們上述的觀點。不過我們需要追問的是,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的手機出貨量如此之大?首要的原因還是我們前面所說的性價比(我們幾乎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投入,例如核心技術的創新研發)。但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家稍高一點的專利稅,都可能讓我們手機產業發生質的變化(要么賠錢,要么死亡),可見我們所謂手機的性價比是何等脆弱(正式的說法是大而不強)。那我們的錢究竟花到哪里去了?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12日14:04:26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27528.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