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10月以來,在1500-2000元區間的國產智能手機市場的爭奪就不斷升溫。始作俑者是另外一家廠商魅族,其推出的本年度第一款重磅新機MX4選擇了不同以往的“低價”策略,一次性的從的原本的2000元以上“跳水”到了1799元,并展開了瘋狂的“病毒”式營銷攻勢,一時間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焦點,成功斬獲了過千萬的預定量。雖然因為產能不足的問題,魅族即使是在雙十一的黃金銷售時段實際出貨量也不過近10萬臺的水平,但陡升的市場關注度卻吸引了不少競爭對手的積極跟進。
同樣是在雙十一期間,小米宣布推出了定價1799元的小米4“特別版”,華為榮耀6也宣布降價200元用同樣的價格應戰,甚至“天生驕傲”的錘子手機也選擇了自降身價,將入門價格調低到了1980元。如此一來,市場上主打中端市場的國產旗艦智能手機的價格全線跌破2000元,并且以1800元左右價位為價格新冰點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當然,這種情況主要還是集中在“互聯網手機”群體之中,主打傳統渠道的國產手機品牌如OPPO、vivo等則是按兵不動,不僅沒有跟進挑戰,反而還另辟蹊徑在旗艦型產品方面進行了漲價的嘗試。但因為主打的渠道的不同,OPPO、vivo的做法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響應,反倒是小米、魅族、華為的新一輪跳水行動引來了更多二、三線品牌的跟進。
“推動這一輪降價的除了市場競爭的需求之外,更主要的還是上游芯片、屏幕供應鏈市場的成熟,和上半年不同,隨著聯發科的加入和高通的產能日漸提升,4G芯片的成本有穩步降低的趨勢。與此同時,高清屏幕等成本大件的供應量也逐步增強,所以廠商自然有著乘著旺季加大市場規模上量的沖動。”出云咨詢的分析師劉正昊表示,和主打傳統渠道的廠商不同,互聯網品牌的智能手機廠商的后端增值服務市場的“錢”景理想,互聯網廠商的屬性更強,“所以玩法上也比較像互聯網廠商,用低價甚至免費的手段吸引更多的用戶是最主要的目的,賺錢反而變得沒有那么緊迫,因為只要用戶規模上去了,在資本市場的想象空間自然機會大增。”劉正昊稱。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2月16日17:48:12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35106.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