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畫面驚現網絡、家庭攝像頭頻被破解、手持身份證竟可百度搜索...
越來越多的隱私安全問題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個人信息多元化的現代生活,安全隱患成了我們身邊的定時炸彈,保護工作雖然做的很充足,但仍然四處漏風。
近日,一則掃地機器人竟變身間諜的事情讓人們對隱私問題再一次提高了警惕,一臺能夠幫助人們清潔的小助手為什么會變身間諜呢?
事情是這樣的,越來越多的掃地機器人為了更加智能,所以加入了攝像頭的功能,模擬人眼感知環(huán)境并進行高效的清潔,用戶可在手機端通過軟件登錄時刻查看家中的狀況。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家美國的網絡安全公司在掃地機器人登錄軟件中發(fā)現了漏洞,于是掃地機器人就變身成為了一位“間諜”。
這種漏洞其實就是黑客偽裝成用戶登錄,然后對掃地機器人進行遠程遙控,通過攝像頭和手機的連接實時監(jiān)控家中的環(huán)境,還好此次的事件并沒有造成什么嚴重的隱私泄露事件。
而且這家網絡安全公司也將漏洞發(fā)給了掃地機器人的生產商,生產商表示會盡快修補漏洞,解決問題。
↑↑↑黑客侵入讓隱私暴露
家用攝像頭作為新型的智能遠程監(jiān)控設備,深受用戶的好評,尤其是帶有攝像頭的掃地機器人,不僅可以完成地面的清潔工作,還可以實時的監(jiān)控家中的狀況。
但是此類事情的發(fā)生,讓人們對掃地機器人的安全問題打上了大大的問號,不少用戶也提出質疑,掃地機器人真的有必要安裝攝像頭嗎?
掃地機器人添加攝像頭到底想干嘛?
掃地機器人的攝像頭有沒有必要安裝,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為什么要安裝攝像頭。
對于掃地機器人來說想要做到高效的清潔就要解決我在哪兒、我去過哪兒、我要去哪兒的問題,所以就必須為其安裝導航裝置。
目前,常用的導航方式包括激光導航、雷達導航、紅外線導航,還有就是帶有攝像頭的視覺導航。
激光導航、雷達導航、紅外線導航是掃地機器人最初的導航方式,雖然為其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發(fā)展至今也存在了很多的弊端。
例如:無法探測透明物體、無法在大環(huán)境中精準定位……,而視覺導航技術能夠真實看到環(huán)境,并實現規(guī)劃式清掃,更加接近人工的清掃。
其實說通俗點視覺導航技術與其他導航技術最大的不同就是,用眼看環(huán)境和閉著眼用手觸摸識別環(huán)境的區(qū)別。
視覺導航技術就是在機器人行走清潔過程中,不斷的拍攝周邊環(huán)境,實時為自己定位,識別已清掃和未清掃的區(qū)域,創(chuàng)建出清潔地圖,最終實現智能的清掃。
當然視覺導航的機器人也不是沒有弊端,有攝像頭的掃地機器人最好是搭載多重傳感器系統(tǒng),不然在攝像頭出現問題的時候,機器將無法正常工作。
掃地機器人攝像頭是時代的需求,也是智能的開始
掃地機器人自從出現就被打上了智能產品的標簽,但是隨機碰撞、無規(guī)劃、無導航的機器人真的夠智能嗎?
掃地機器人加上攝像頭并不是產品的噱頭或者是偽需求,是產品發(fā)展到一定基礎上隨著時代發(fā)展而做出的改變,當然這個基礎就是一定要做好“清潔”的問題。
添加攝像頭這不僅僅是融合了互聯網,更是智能化的開始,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實現遠程操控,對于家中有老人、小孩或者寵物的用戶,可以遠程查看家里情況,甚至進行視頻、圖片、聲音的分享,這也就是智能居家攝像頭的存在原因。
廠商用戶應該反思 安全比發(fā)展更重要
不管是為了清潔的需求還是體驗智能的產品,掃地機器人加入攝像頭功能還是很實用的,但是物聯網的時代,人們隱私安全問題越來越尖銳,除了使用不當的原因,毫無防范措施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掃地機器人來說,誰能想到它是家中的“間諜”呢?
類似家中的掃地機器人、電腦、攝像頭、路由器等設備,很少有人關注,但是這些不被關注的東西往往被人利用,成為泄露隱私的源泉。
其實很多產品并不具備儲存隱私的功能,但是因為連接著家中的無線網絡,就容易被人入侵,也就是說當智能產品連接到網絡,就意味著有被攻擊的危險。
就拿此次的掃地機器人攝像頭被控制來說,造成這樣安全問題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內部軟件中存在漏洞,這是廠家的責任
2、用戶使用不當或密碼等級太低,這是用戶的責任
3、登錄的默認口令未更改,這是用戶安全意識問題
4、掃地機器人Web管理平臺安全性沒做好,這是廠家管理問題。
但是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防范呢?
對于廠家來說:及時查找軟件漏洞發(fā)布新固件,有漏洞信息及時告知用戶;增加Web管理平臺的安全性,保護用戶隱私安全。
對于用戶來說:及時更新軟件補丁,修補漏洞;在不使用掃地機器人的時候及時關機、斷網;增加賬號、密碼的安全等級,拒絕默認密碼。
掃地機器人變間諜只是隱私安全問題中的一件小事情,但是類似的事情還在時常發(fā)生著,生活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用“裸奔”形容在貼切不過了,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智能產品都有可能變成你泄露隱私的源頭。
例如:電腦被控制泄露生活私照、烤箱被控制引發(fā)火災、汽車被控制剎車失靈,所以在這個隨時都可能被“泄密”的現代生活,我們應該對自己的隱私上一點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