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叫車后又坐其它出租車走了的,我們只能在嘀嘀打車軟件上投訴,一個乘客注冊的手機號被投訴三次就不能再使用這個軟件叫車了。”9日,一位使用嘀嘀打車軟件的出租車司機對本報記者說。
該司機向記者出示的軟件頁面顯示,不少乘客叫車是自行加價5元-40元不等,司機可選擇性應單。“我們肯定愿意選加價多的,但要碰運氣,經常趕到后發現人已經走了。他們碰到可以不加價的空車,當然要走了。”司機說。
■盈利模式不清
面臨用戶規模逐漸擴張的移動應用領域,第三方支付、保險公司都陷入搶灘圈地之戰,盈利模式似乎并不在現階段考慮范圍內。
嘀嘀打車創始人名叫程維。曾任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離職后創辦小桔科技,專注開發嘀嘀打車。其曾公開表示,嘀嘀打車曾試圖向用戶收費,但是因限制了用戶增長而作罷。
目前,絕大多數出租車司機都免費使用打車軟件服務,“搶單數量排名靠前的嘀嘀打車還會給一些補貼”。
“盡管拿了很多套盈利方案給投資者,但我們很清楚目前打車應用軟件沒有清晰明確的盈利模式。”支付寶人士坦言。
另一潛在威脅在于,自從打車應用,尤其是加價服務推出后,不少城市行業主管部門公開表示要嚴查加價行為,并宣稱要整治規范手機電召出租車服務行業。
7月1日,《北京市出租汽車手機電召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試行,要求手機電召服務運營商應用軟件須經北京市出租汽車行業主管部門備案,獲得授權許可,接入行業統一電召服務平臺。應用軟件涉及的電召服務收費須符合北京市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收費標準。
“快的打車參與了北京市出租汽車行業主管部門備案。”上述支付寶人士說。但無論是否被官方“招安”,嵌于應用中的保險、支付等服務功能仍可以從中分到一杯羹。至少今年,華泰是可以保證保費收入的。
(作者:劉艾琳)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7月10日12:05:38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8926.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