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財報顯示,2013年1~4月,鴻海每月營收同比增幅均為負值;經過多方“開源”搶訂單,五六兩月鴻海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月營收額終于站穩了3000億新臺幣的關口,兩月增幅分別為2.07%、4.98%。
6月下旬的股東大會上,郭臺銘表態稱,鴻海2013年增幅目標仍為15%。彼時,外界尚無法判斷郭臺銘的底氣來自何處。畢竟,根據鴻海財報,2013年上半年,鴻海凈營收僅為17058.37億新臺幣,較2012年同期的18932.03億新臺幣減少9.90%;鴻海股票被不斷拋售,股價自2012年底100新臺幣跌去約30%,一度下探至70新臺幣。
而簡單估算即可知,由于1~6月份業績挖下了大“坑”,要完成年增15%的目標,7~12月,鴻海需完成27853.67億新臺幣的凈營收;這較2012年同期20121.92億新臺幣的增幅高出約38.42%。
這還意味著,2013年下半年,鴻海月均需要完成4642.28億新臺幣的營收額,這幾乎是富士康的“不可承受之重”。
財報顯示,2012年12月,鴻海曾達成過3609.44億新臺幣的月營收最高紀錄。歷史上,月營收過3500億新臺幣的月份,鴻海僅有兩次:2012年11月和12月,且所超額度不大。
當然,郭臺銘“吹牛”鼓舞士氣情有可原。2010年下半年,郭臺銘曾表示,富士康要實現“3年100萬臺機器人(47.880,-1.32,-2.68%)”,但目前,富士康產線使用的機器人(主要是機械手)僅有數萬臺;而即便是業績創下最高點的2012年,鴻海也未曾實現年增15%的目標,營收同比增幅僅為13.11%。
■招工節奏
但受惠于蘋果訂單的“復蘇”,富士康鄭州園區已經適度加快了招工進度。
前述不愿具名的富士康員工表示,上半年,因訂單不旺,廠區員工加班時段較少,因此,多數人收入相比2012年有明顯下滑。而鄭州園區目下整體約21萬人,也較2012年高峰期的30萬人有不小差距。
這一消息得到了當地代理招聘的中介的確認,但來自富士康鄭州園區工人的聲音認為,招聘力度并不大,顯示訂單需求短期內并不強勁。
“大概每10人中能進4人的比例,表明此次招聘相當嚴格。”不愿具名的富士康鄭州園區員工說,為了保證招聘質量,此前18歲即可參與招工的年齡門檻也被提高到22歲。
“此前鄭州園區的大干快上導致了年初大量蘋果產品被退貨,不良率過高;郭總裁(指郭臺銘)也痛下殺手,連續撤換了幾位核心高管,并在園區推行整頓舉措, 下大力氣提高產品質量。”曾告訴記者鴻海遭遇蘋果退貨危機的知情人士說,有鑒于此,富士康也不得不適度放緩產能提速節奏。
同時,在富士康鄭州園區工人廣泛參與的論壇上,“大招”何時開始的消息也屢屢被詢問。
所謂“大招”,即在訂單需求旺季,富士康為了盡快交單,會適度放寬招聘標準,包括“忽略”主動離職員工返回富士康工作的時間限制等,以短期內招聘大批產線工人。
對郭臺銘來說,更大的好消息是,原本由鴻海與和碩共同組裝的iPad mini 2,7月17日有傳言稱將由鴻海獨家搶下代工訂單——和碩廉價iPhone訂單的擴產計劃未全部實現,蘋果公司對廉價iPhone的發售持樂觀態度,導致其調整供應鏈。
受此影響,7月17日,和碩股價跌停,全天成交量高達2.56萬手,但截至收盤仍有6287手賣出委托未能成交。
(作者:王永強)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7月20日15:53:5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9072.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