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運營商內部人士對筆者表示,從運營商“破冰”歷史來看,廣東都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如中國移動現在用戶超過2億的“動感地帶”品牌,就是現中國聯通副總經理李剛,在擔任廣東移動總經理期間的 “代表作”。中國聯通校園品牌“沃派”、與新浪合作的“紅微博”等也是最先由廣東聯通發起。
該人士透露稱:“微信沃”卡已于今年6月已由中國聯通集團正式批準,廣東聯通是首先“試水”。未來要看用戶增長情況和其他兩大運營商的反應,“這已是一個大趨勢,后續在全國推廣可能性非常大”。
值得關注的是,聯通與微信的合作已經開始引發“連鎖反應”。廣東電信已經隨后宣布,將于8月推出一款微信+微博專屬流量報,月費6元可獲得2GB的騰訊微信加新浪微博定向流量,用戶可搭配19元的天翼“Young新特權卡”使用。而在此之前,電信用戶如疊加2GB流量包需另外收費100元。對于用戶來說,傳統電信企業就OTT開放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都是一件好事。
回顧中國移動與微信之間的“信令之爭”,不由得懷疑馬化騰在下“一大盤棋”:一方面與中國移動就“信令之爭”展開談判,一方面接中國聯通合作完成“暗度陳倉”,后攜中國電信完成“逼宮”。而中國移動在高調開打“信令之爭”、以及聯合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收費未果之后,已經在這場OTT之爭中陷入互聯網企業和其他運營商的“前后夾擊”。
對于中國移動來說,有三種應對策略:1、與騰訊合作推微信套餐(點評:掉價);2、流量降價,加大飛信流量補貼(點評:割肉);3、靜觀其變(點評:等死)。
那么接下來,中國移動會如何應對?
(作者:宿藝)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7月30日17:20:2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9416.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