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這么一個段子:蘋果一“饑渴”,其他手機品牌就要挨餓,說的是由于高端芯片供應有限,在芯片廠商選擇客戶時,國產手機廠商只能“稍等片刻”。
如今,雖然蘋果已走下神壇,但背后折射出的畸形的商業生態狀況并沒有得到多少改善,“一芯難求”的局面仍然困擾著渴望走高端路線的終端手機廠商。
“2012年中國進口的集成電路芯片是1920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進口石油的1200億美元。”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高端芯片最為緊缺,其開發過程需要雄厚的研發基礎、資本投資以及多年積累,而中國廠商在這幾方面都還比較薄弱。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中指出,中國目前仍是一個技術和知識產權凈進口國,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賴度高,80%芯片都要靠進口。有關數據顯示,中國一年制造11.8億部手機,3.5億臺計算機,1.3億臺彩電,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高端芯片專利費用卻讓大家淪為國際廠商的打工者。
■國產芯片廠商失意
目前,在手機領域,似乎已經形成了高端用高通,中低端用聯發科芯片的固有思維,前者擁有著眾多專利技術,是目前全球唯一支持蘋果、谷歌、微軟三大軟件平臺的移動芯片廠, 而后者則是在山寨手機大戰中聲名鵲起。而從銷售數據上看,在全球IC設計業,2012年美國排名第一的高通銷售額達129.76億美元,我國臺灣地區排名第一的聯發科銷售額為33.95億美元,而中國大陸排名第一的海思半導體銷售額為74.50億元(約合11.92億美元),僅為高通的9.2%,聯發科的35.1%。
“我們主要圍繞中國電信的CDMA在進行,高通在這個領域是領導者。”百分之百手機公司董事長徐國祥告訴記者,高通的平臺是多模多頻,能夠支持不同運營商的網絡制式,基于高通平臺開發,他們就不用針對不同運營商另外做產品。更重要的是,和高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廠商已經有一只腳跨進了高端的門檻。
“其技術對廠家的硬件研發能力要求較高,并不是純粹的打包方案,可以深層次做一些差異化功能,一般的芯片廠商并不能達到這種要求。”徐國詳對記者說,用什么芯片在一定意義上也代表了這家手機廠商的實力。
應該說,這是大多數手機廠商在面對高端芯片選擇時的心態。
在前不久中國移動最新一期的TD-LTE(4G)招標中,國產芯片廠商再次集體失意。終端招標結果顯示,采用高通芯片的中標終端產品占一半以上,而國產芯片廠商只有華為海思中標。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9月26日14:19:27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bjmhhq.com/11175.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